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耕地资源严重不足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耕地数量急剧减少,耕地保护形势日益严峻。同时,耕地后备资源经过长期开发几近枯竭,因此,依赖大规模开发后备资源补充耕地的传统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于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指示,并在《全国土地整治规划》中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模作为约束性指标分解下达。但当前,关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理论和方法严重不足,无法为高标准基本农田规划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然后以山西省应县为例,对土地整理数量潜力、质量潜力、景观生态潜力和综合潜力进行了研究,对应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做出了时空布局,划分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工程类型区,制定了相应的工程建设模式。结果表明:(1)在土地整理数量潜力、质量潜力、景观生态潜力的基础上,测算土地整理综合潜力,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2)基于土地整理综合潜力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空安排,是确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的有效方法,也为土地整理工程模式选择、工程建设内容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3)按照土地整理综合潜力由高到低划分,应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可分为三个时期,前期建设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区和东北部丘陵区,中期建设区主要分布在中部、东北部和西北部等地,后期建设区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4)应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模式可分为三种模式:农业生态改善工程模式应以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为主,可采用修筑梯田、治理沟壑等手段;盐碱耕地治理工程模式应以治理盐碱化为主,可采用工程、化学、生物等措施综合治理;基础设施完善工程模式应以兴修水利、完善灌溉设施为主,可采用节水灌溉等技术。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土地整理数量潜力、质量潜力、景观生态潜力,以及土地整理综合潜力的概念,并对各种潜力及其分级方法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了土地整理综合潜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空布局——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类型分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模式确定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划程序与方法。但本文对土地整理质量潜力和景观生态潜力值的计算方法的研究不够深入,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