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末以来,随着现代生物科技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转基因技术也在迅猛的发展,极大的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使人们的生产手段与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革新。1据统计,从1996到2016年,全世界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规模已经达到了20亿公顷。然而这种将现代生物科技手段运用到食品中的做法,引起了人们对其安全性的质疑,而且由于转基因技术本身的复杂性,通过现有的科技手段与方法还难以识别和控制其是否会带来相关风险,事实上科学界对转基因农作物及其食品的安全性至今尚无统一定论,为了使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与健康权得到保障,同时也为了保障转基因食品的市场秩序得到有效的监管,标识制度便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产生。我国在2002年开启了对转基因食品标识的监管工作,并于同年发布了转基因食品强制标识的目录范围。随着转基因食品市场飞速的发展,现有标识制度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实际发展的需要。目前市场上的相关标识五花八门,非常不统一。比如,很多转基因食品根本就没有标识,或者标识的内容是“采用现代生物技术”等隐晦字样;标识的标准不统一,有些标识的字体很小,难以被发现,位置也比较隐秘;有些食品却标注了“不含转基因”、“未利用生物技术”等字样。追根溯底,是由于我国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不完善,法律对于标识的标准、对象、范围、鉴定机构资质、鉴定标准以及监管主体等没有做出具体明确的规定,导致标识制度在实践中往往缺乏可操作性。为此,本文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结合当前国际上的发展形势及相关的经验,对如何完善我国的标识制度、保障消费者权利和培育有序的食品市场,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全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现分述如下:第一部分:主要分析和探讨我国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产生的相关背景及必要性。首先,利用图表方式介绍国内外转基因农作物以及其食品的发展现状、发展规模、未来的发展趋势。其次,引用国内外相关学者、专家的研究成果及相关实验结果,分析其可能对人类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性。最后,总结阐述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存在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第二部分:主要对我国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面临的现状及产生问题的深层原因进行分析。首先,介绍我国标识制度的相关规定。其次,对市场上实际标识的具体情况进行统计和调研分析,并研究有关的案例纠纷。最后,分析目前我国标识制度所面临的问题。第三部分:主要探讨典型国家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的相关规定及其对我国的启示。首先,介绍几种国外典型的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其次,比较分析典型国家不同的标识制度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最后,探讨典型国家标识制度对我国标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有何借鉴及启示。第四部分:主要探讨完善我国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的相关对策和建议。首先,需要完善标识方面的相关立法。一方面,在立法原则上要确立预防原则和消费者权益至上的原则,建立专门的、可操作性强的标识制度。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标识制度的监管,扩大监管主体、完善监管职能,建立从农场到餐桌的全程监督制度以及可追溯性制度。其次,完善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的相关配套措施——转基因食品检测体系,包括检测标准、检测机构的资质、检测程序、检测手段等。最后,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的建立要通过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要加大宣传教育,普及相关知识,完善消费者救济渠道,完善举证责任分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