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2004年,国际尿控协会在大会上将压力性尿失禁是(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指突然作导致腹压增高的动作时,如喷嚏、咳嗽、运动或体位改变等,出现的一系列不自主的尿液自尿道外口漏出的症状,造成一系列的社会和卫生问题。女性由于特殊的生理构造、妊娠、阴道分娩及分娩过程中的手术助产造成的盆地支撑结构的不可逆性破坏导致尿道括约肌受损更容易导致此病。在美国,年龄段在30-60岁的妇女尿失禁患病率约为30%,其中一半以上为压力性尿失禁;欧洲,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患病率在5-30%不等。我国大陆某一地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率在29.85%。由此可见此病不仅发病率高,且难以启齿的症状困扰着女性的日常生活,严重影响着女性的生活质量。目的:拟从加强盆底肌肉群力量入手,采用电针深刺腰骶部穴位,病症位相结合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观察并评价电针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并明确针刺穴位深浅是影响针灸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电针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是治疗效应而非安慰效应。方法:所有患者均来自于广安门医院针灸科门诊及病房并被明确诊断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用不透明随机信封平均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但对照由于患者个人原因中途退出,故最终纳入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39例,试验组20例,给予电针深刺中髎、会阳两穴,对照组19例给予电针浅刺中髎、会阳两穴,每周5次,连续治疗4周,共20次,疗程结束后观察临床疗效,主客观评价指标相结合为国际尿控协会推荐的1h尿垫实验和ICI-QSF量表。结果:39例患者经过20次的治疗:1.试验组和对照组1h尿垫实验数值较疗前均有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前疗后差值有差异(p<0.05);2.试验组和对照组ICI-QSF评分均较疗前下降,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疗前疗后差值亦具有显著差异(p<0.01);3试验组总有效率65%,对照组总有效率2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试验组(电针深刺组)与对照组(电针浅刺组)相比,两组均对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有效,但电针深刺组在改善尿失禁量、频次及生活质量上均优于电针浅刺组,且安全可靠,针刺穴位深浅是影响针灸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