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诱导蛋白10对活动性结核病和潜伏性结核感染的临床价值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zhe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结核病的历史悠久,尽管其诊断和治疗在不断取得进步,它仍然是影响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我国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据甲乙类传染病的网络数据得知,我国肺结核的发病总数和死亡人数总是排在前列。由于我国使用的结核病疫苗-卡介苗(bacilli Calmette-Guérin,BCG)保护作用有限,且随着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增加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音译为艾滋病)的流行,使得全球结核病疫情控制仍然较困难。结核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通过飞沫传播。潜伏性结核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并无传染性,但一旦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结核分枝杆菌则可能活动并致病,出现活动性结核病,并且增加传染的可能性,危害人类健康。针对结核感染的诊断方法,目前最常用的是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assay,IGRA)和结核菌素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TST),但这两种方法并不能很好地辨别潜伏性结核感染和活动性结核病。众多研究者一直致力于寻找一种针对结核感染的既简单、快速、价格便宜,又灵敏的免疫学诊断方法。近年来,以γ-干扰素(IFN-γ)为基础的免疫学诊断研究不断取得进展,其中,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inducible protein 10,IP-10)作为一种趋化性细胞因子(chemokines,CK),已被证实与结核免疫反应有关,众多研究结果提示干扰素诱导蛋白10可以作为鉴别活动性结核病和潜伏性结核感染的一项生物学指标,并且提出在评估活动性结核病的治疗效果方面存在一定价值。本文则针对干扰素诱导蛋白10的生物学特点、对于诊断结核感染的重要性、活动性结核病和潜伏性结核感染的鉴别以及疗效评估、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指导结核感染的临床诊断、高危人群筛查和治疗效果的随访评估。
其他文献
《三国演义》从儒家传统道德观、伦理观出发,歌颂表现的是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特征的正义行为和势力,具有明显的"拥刘反曹"社会道德价值取向,在社会思想上反映了儒家
<正>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可表现为受
对《山鬼》研究中的“巫山神女”说、“人鬼‘恋情”’说,作了较系统的考察和批评;从“巫风”祭祀的迎神特点,对《山鬼》的人称所指及神灵有无降临祭坛,提出了自己的研究心得;并运
研究背景: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和母婴传播。1943年青霉素首次用于梅毒的治疗以来,始终是梅毒治疗的首选药物。近年来,四环素类抗生素(多
精神寻根的个人话语,是都市侨寓者萧红在文学世界对乐园重构的最后努力;文化批判的启蒙话语,是五四传承者萧红在现实世界打碎古老文明枷锁的自由呼喊。二者同构而成的双声对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作为班主任是要对班级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的。现实中教学活动与德育活动容易形成冲突和矛盾。这时候,作为调和人角色的班主任应该和其他学科教师通力合作,
检测技术是近年来巴贝虫病防控、科研领域研究的热点、重点,也是难点。这表现在病原形态检测方法的容易漏检、敏感性差,形态鉴定仍需受过专门培训的、业务熟练的专业技术人员
目的 研究心肌梗死前后心梗交界区的基因表达谱差异,寻找保护性基因和损伤相关基因,从而为研究心肌梗死的分子机制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复制心肌梗死
目的:分析我院感染科近4年来收治的临床诊断的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的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重庆医
为官者,要学会尊重老百姓的民俗,尊重民俗,就是尊重老百姓的生活,尊重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