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后殖民主义批评家霍米·巴巴的杂煣理论、“第三空间”理论,以及“居间”等理论,对美国华裔作家任碧莲的4部长篇小说和一部短篇小说集进行文本细读,从“颠覆与消解”、“转向与混杂”、“超越与解构”、“多元与重构”四个方面,分析阐释了任碧莲小说中建构的独特身份观,并借此关注简述了美国华裔文学创作的变化与未来发展趋向。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共由三小节构成,首先简单梳理了华裔美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任碧莲的创作生涯,其次对任碧莲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文献综述,指出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最后具体阐述了论文的研究目的、理论方法及创新意义。接下来四章是论文重点。第一章颠覆与消解,重点讨论任碧莲第一部作品《典型的美国人》,指出作品消解了美国社会对于华裔的刻板印象,突破了华裔文学的传统内容与主题,并借对“美国梦”的击破,否定了极端个人主义。第二章转向与混杂,重点讨论任碧莲第二部作品《莫娜在应许之地》,指出她开始尝试打破固有的本质化身份观,建立一种流动、杂糅的身份。在其短篇小说集《谁是爱尔兰人》中,任碧莲的创作发生了变化,朝着更加多元化,更加内化的方向发展。第三部分超越与解构,重点讨论任碧莲第三部作品《爱妾》,作者着眼于新式的美国家庭,人物身份建构经历了一个从主动转化到不自觉的转化过程。在上述三部长篇小说作品中,对于文化身份有一个发现差异——转化差异——承认差异的过程。第四章多元与重构,重点讨论任碧莲第四部作品《世界与小镇》,这是任碧莲创作的一个大转向——超越华裔文学,建立普世性的文化身份。她深入探讨人类社会的共性,思想更为开放,题材也更为广泛,提出文化之间应当求同存异,取长补短。作品中的人物已经接受了中美双重文化背景,努力去做一个“世界人”。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得出任碧莲之于美国华裔文学的独特之处,一方面在于她对传统华裔文学的继承和解构,另一方面在于她所代表的新一代华裔美国文学的变化和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