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设计技术中建筑声学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内外学者在建筑室内音质设计和声环境的改善等领域已颇有建树,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也在不断发展。高校教室是师生交流和学生自习最主要的场所,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革新,多媒体教学已广泛应用于高校乃至中小学,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等新兴科技也将逐渐走进课堂。在追求更好的的视听模式、注重设备先进的同时,为了与先进的视听手段相匹配,教室室内本身的声环境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当前,教室声学也成为了建筑物理环境及建筑设计研究的热点。影响教室室内声环境的客观物理参量众多,如背景噪声、混响时间、声场均匀度、语言可懂度、声能比、信噪比等,需先对客观评价参量有足够的了解,结合对高校教室的设计和改造设计的相关标准和规范研究,为改善教室室内声环境提供足够的原理支撑和理论依据,并从中发现传统的设计观念将会给教室室内的声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对既有高校教室室内声环境进行改进、改造,要先对当前教室室内的声环境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并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具有普遍意义的教室进行计算分析、实际的测量以及计算机模拟对测量结果的补充,得到教室使用者的主观感受和客观评价参量之间的关系。只有掌握了当前教室的声环境特性,了解其声学缺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提出声环境改造方案。基于以上研究本文中对既有高校教室按照建筑声学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室内容积进行了分类,这种分类方式将更有助于对教室室内声环境进行具体的研究,并通过主观和客观的研究对各类型教室各声环境客观评价参量的限值做出了合理建议。随着建筑声学研究领域的不断完善,用以改善建筑室内声环境的材料层出不穷。需要了解各类声学材料的特性,并对其声学性能进行测量实验和分析比对。在众多的材料中选择适合用于教室室内且经济美观的材料,以及将多种材料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既有高校教室室内改造的关键技术。结合以上研究成果提出四种改造方案及思路,对各个方案进行分析、计算和模拟,检验改造设计方案在不同布置方式下对室内声环境的改善效果,通过对比各方案改造思路及其间的关系,为各方案探索出最佳的改造效果和最适合针对的教室室内声缺陷,并找到各方案所存在的不足及通过改造方案仍不能解决的声环境问题。在改造方案的基础上对既有高校教室室内声环境改造关键技术进行应用和示范,并通过模拟对各关键技术的有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最终基于改造方案和关键技术的应用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高校教室室内声环境改造方法,为今后教室室内声环境和其他类型建筑声环境的改造、设计提供参考,为相关评价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和修改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