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条件句在立法文本中所有句型中所占比例最高,是法律英语翻译当中一个绕不开的关键性话题。由于语言形式本身是语义的重要组成成分,因而语句结构对立法文本的翻译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事实上,立法文件中法律语句的深层逻辑结构共通性超越了文化和语言形式的差异,使得法律效果对等的翻译成为可能。在条件句深层结构一致的情况下,表层结构由于受到语言和文化差异的双重影响呈现出一定规律性,因而条件句标记词、主从句的语序和关系以及谓语动词的使用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论文利用英语国家的八个公司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英文版本自建立小型的单语语料库,结合“中国法律法规汉英平行语料库”,利用Wordsmith6.0工具对立法文本中条件句的使用进行定量结合定性的描述性研究,试找出指导立法文本中条件句的理论框架和翻译处理策略,旨在减少法律翻译人员在处理条件句翻译过程中的任意性和主观性。首先,作者基于语料库的所得数据,对翻译人员与英语立法文件起草人的在条件句使用的表层语言形式上的差异性进行描述。其次,借鉴并改编条件句深层结构理论,从语料库中选取典型例句,分析总结其翻译过程中条件句表层语言形式和深层结构的调整,譬如条件词标记词、句型和语序的调整。最后,引入显、隐性条件句及其显、隐性翻译的概念,在保证译本法律效果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通过对条件句语言表现形式进行显、隐化处理,以增强条件句翻译在目的语法律文化环境中的接受性和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