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利用溶胶凝胶技术分别制备了Er3+、Er3+:Yb3+、Er3+:Ce3+掺杂的纯硅酸盐玻璃和Er3+掺杂的铝硅酸盐玻璃和钾铝硅酸盐玻璃,并研究了它们的近红外发光和上转换发光性质,以及在铝硅酸盐玻璃和钾铝硅酸盐玻璃中K+和Al3+对Er3+的发光性质的影响机制。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1.合成了Er3+单掺、Er3+:Yb3+双掺、Er3+:Ce3+双掺的纯硅酸盐玻璃和Er3+单掺的(钾)铝硅酸盐玻璃,测试并分析了其差热-热重分析谱图;测量了其XRD谱图,发现在1000℃以下,其结构形态仍为无定形态,即非晶态。2.在单掺Er3+的纯硅酸盐玻璃中,377nm和980nm光分别激发下,各个掺杂浓度的玻璃样品均能观测到近红外1536nm荧光和可见区荧光,得到纯硅酸盐玻璃样品中Er3+的最佳掺杂浓度只有0.5%(摩尔比),这主要是因为玻璃中团簇在一起的Er3+离子之间存在强的交叉弛豫作用,导致了荧光浓度猝灭。在980nm光激发下,各样品只有一个654nm波长的红光上转换。3.在Er3+:Yb3+双掺的纯硅酸盐玻璃中,980nm光激发下,Yb3+有效敏化Er3+大大提高了Er3+对泵浦光的吸收,从而使得玻璃样品的近红外发光和上转换发光均明显增强。4.首次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Er3+:Ce3+双掺的纯硅酸盐玻璃,Ce3+的掺入加速了Er3+的4I11/2→4I13/2弛豫,增加了4I13/2→4I15/2辐射跃迁几率,不仅使红外发光1536nm增强;而且因减少了4I11/2能级的粒子数布居,使上转换发光强度减弱,这对获得高效的1536nm光输出是非常有利的。5.在纯硅酸盐的基础上引入( )Al NO 3 3? 9H 2O,合成了掺Er3+的铝硅酸盐玻璃。引入的Al3+在改变样品内部结构的同时,有效疏散样品中团簇在一起的Er3+离子,降低了Er3+离子之间的交叉弛豫几率,使样品的近红外荧光强度增强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