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词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在中国文学宝库中,诗歌与小说的杂糅现象十分普遍,其中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便是诗歌与小说完美结合的杰作。中国古典诗词最突出的特点是富含意象,意象作为诗歌重要的构成要素,是古典诗词的灵魂和生命。诗人在进行诗词创作时,常通过创作或运用固定意象来抒思乡别离之情,或暗喻胸中之志,抒发人生感悟,唤起读者一定的情感或美感。伟大的诗人常通过巧妙地运用意象来传情达意。《红楼梦》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瑰宝。早在1843年,《红楼梦》部分章节就被译成俄文在俄罗斯彼得堡的《祖国纪事》杂志上刊登,但迄今为止,俄罗斯仅有两个完整的译本,主体部分的译者皆是帕纳休克,诗词部分的译者分别是孟列夫和戈卢别夫。《红楼梦》的俄译本在俄罗斯的出版不仅促进了俄罗斯人民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了解和中国的古典文化在俄罗斯的传播,而且迄今仍在源源不断地吸引着俄罗斯读者对中国古典文化和文学作品的注意力。令人遗憾的是,中国学者对《红楼梦》俄译本的研究相当有限。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我国学者在这一研究领域的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成果仅有2篇,它们是:高玉海:从文化背景看两部《红楼梦》俄文译本的差异(2011);苑光红:《红楼梦》俄译本回目的翻译美学比较研究—帕纳休克1958年和1995年两译本比较(2012)等。上述成果主要探讨了《红楼梦》几个俄译版本的差异,还有很多翻译问题尚未涉及。事实上,诗词作为《红楼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物刻画、抒发情感、揭示小说的主题思想具有重要意义。而在这一方面,意象在其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很有必要专门对《红楼梦》俄译本中的诗词意象进行专门研究。本文拟从意象角度出发,研究《红楼梦》俄译版本中诗词的俄译及其诗歌意象的再现方式,阐述不同翻译方法在处理意象翻译过程中的具体运用及其翻译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