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试焦虑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心理问题,是指在应试情景激发下,由于缺乏自信、期望过高、压力过大、准备不充分等身心因素所导致的以担忧、紧张、失眠为基本特征,通过不同程度的情绪反映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素质教育的推进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逐渐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但是学生在适应变化的过程的同时依然或多或少的表示出他(她)们的焦虑和担忧。适度的焦虑是健康生活的必要保证,是促进人趋于健康、趋于统整、趋于最高效率的力量,给学生一些适当的压力,提高思维的能力,能增强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反应速度,能发挥人的最高学习效率,成为学习的动力。但是过度的考试焦虑则会使个体的心理出现种种不良表现,如干扰回忆、瓦解思维,降低考试效果,使学生“应试”能力下降,甚至会使身心健康受损。因此,缓解学生的考试焦虑势在必行。针对普通高中生考试焦虑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采用考试焦虑诊(TAT)问卷,自编的学生心理调查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气质问卷了解学生的现实考试焦虑状态。从学业成绩、人际关系、个人健康、社会支持等因素对高中生焦虑的影响研究入手,经过检验得出:普通高中生考试焦虑总体水平一般,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的焦虑存在着差异,学生焦虑状况主要表现为:1、考试前心烦意乱、坐卧不宁、饮食难安,极度焦虑,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2、考试前或考试当天出现各种不良生理反应。如发烧、头晕、心跳加快、出虚汗,尿频。3、考试时感到头脑出现空白,思维能力降低,手足无措,注意力难以集中,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思维,对考试结果担忧并产生恐惧。根据调查和分析,考试焦虑的产生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外因来自于学校、家庭和社会。内因与个体的个性、抱负、认知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等有关。来自社会、家庭、教师以及自身的压力,使情绪调控能力仍然比较弱的中学生,很容易发生情绪困扰,不但影响学业成绩,也影响身心健康。基于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焦虑产生的相关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存在的交互作用,采取如下措施来减缓学生的心理压力:宏观上,呼吁社会关注心理健康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生活;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使他们愉快的教学。在具体的实践中要加强心理健康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心理健康课的选题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确定;做好每个时期的问卷调查,及时了解学生的身心状况,把学生的心理状态反馈给教师和家长;改变学生的自我认识,如果学生在个人的前途,名誉问题的认识上发生偏颇,过分看重,对自身的知识经验,能力评价过低,即自信缺乏,自评过低,则在考试时会造成高度神经紧张,情绪反应强烈,产生过度焦虑,因此要改变认知,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考试;进一步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在咨询过程中,对重度焦虑的学生进行有效的放松训练。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降低学生的焦虑程度,使学生处于较好的状态,愉快的学习,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实际水平,取得理想的成绩。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心理教育逐步的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的同时,还应该更细致,更有针对性,尤其对处于镇定状态和重度焦虑状态的学生做好防治工作,以便他们能处于最佳应考状态,在学习知识、提高技能的同时个性得到发展,更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