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关注“三农”问题,自2004年开始,出台了系列文件,大力推动“三农”发展。“三农”需要农村金融支持,目前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农信社立足于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服务,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农信社成立已60多年,主管部门多次变更,管理体制改革从未停止,且一直在曲折中前行。2003年,国家着力开展新一轮深化改革试点,将农信社交由省级政府管理,改革踏上新征程。2011年,银监会提出,通过5年左右时间完成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达到“股份制改革全面完成、现代农村银行制度基本建立、主要监管指标达到并持续符合审慎监管要求、农村金融服务功能与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等目标。从河源市改革实践来看,在广东省政府主导下,此轮深化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和阶段成果,农信社历史包袱逐步化解,资产质量得以改善,经营实力增强,效果良好。但是,由于农村信用社相关制度不够完善、存在较大金融风险,其深层次体制问题未根本解决,改革发展步入“深水区”,深化改革遇到较多问题。本文选取河源市农村信用社(农商行)股份制改革作为案例,在向河源农商行35个分支机构(含11个职能部门、23个支行、1个直属营业部)发放《河源农商行改制工作绩效调查问卷》基础上,通过纵向比较(改制前5年与改制后5年的经营情况)、横向比较(比较同时期其他未改制农信社的经营情况),深入分析了河源市农村经济环境、河源市农信社(含农商行)深化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取得的绩效,并提出河源市农村信用社系统深化改革的相关建议。基于该研究结论,股份制改革是解决农信社现存问题的尝试性手段,农信社改制成农商行是基于农村信用社商业化经营实际的必然选择,是大势所趋,应继续深化农信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