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通过回顾近5年我院风湿病科住院病人应用昆藤通痹合剂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情况,分析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为昆藤通痹合剂的临床推广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制定病例资料收集表,设立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剔除标准,在嘉禾电子病例系统初筛我院近5年来(2013年01月01日至2018年01月01日)应用昆藤通痹合剂治疗的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在资料收集表上记录可研究病例,并分为3组:30mL tid单用组(茎部入药)、12mL bid单用组(根部入药)、12mL bid联用组(根部入药),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病情况、入院时和出院时的关节症状和体征以及活动期反应物指标等信息,并计算临床疗效评价指标(△DAS28),然后形成数据库,使用SPSS2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行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疗效比较以及组间的疗效比较。结果:1.对一般资料分析比较得出,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上均无统计学差异,说明三组之间存在可比性。2.组内疗效比较:三组治疗后的关节压痛数目、关节肿胀数目、关节疼痛VAS评分、GH及DAS28-CRP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的下降(P<0.01),证明治疗后关节症状和体征有明显改善。三组治疗后的血沉、C-反应蛋白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的下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三组治疗后的类风湿因子与治疗前相比,均数都有所下降,但30mL tid单用组(茎部入药)和12mL bid单用组(根部入药)的类风湿因子的下降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12mL bid联用组(根部入药)的类风湿因子的下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治疗后活动期反应物指标有改善。3.组间比较:①三组间疗效对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30mL tid单用组(茎部入药)的治疗总有效率最高,其次是12mL bid联用组(根部入药),最后是12mL bid单用组(根部入药)。②30mL tid单用组(茎部入药)治疗的显效率最高,无效率最低;12mL bid单用组(根部入药)治疗的显效率最低,无效率最高;12mL bid联用组(根部入药)的显效率和无效率处于二者之间。③30mL tid单用组(茎部入药)在对于RA病情的高活动度的治疗例数百分比最高,治疗后高活动度的例数明显下降,下降幅度较12mL bid单用组(根部入药)和12mL bid联用组(根部入药)明显。而12mL bid单用组(根部入药)及12mL bid联用组(根部入药)主要用在治疗RA中活动度上,用于高活动度的比率较少,且在治疗后病例数能达到低活动度和临床缓解的比率较30mL tid单用组(茎部入药)的比率小。4.安全性分析:三组治疗前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血分析、肝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昆藤通痹合剂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确切,对患者的关节症状和体征(关节压痛数目、关节肿胀数目、关节疼痛VAS评分、GH及DAS28-CRP)及活动期反应物指标(血沉、C-反应蛋白)皆有明显改善作用。昆藤通痹合剂30mL tid(茎部入药)单用疗效优于12mL bid(根部入药)单用及12mL bid(根部入药)联用来氟米特,12mL bid(根部入药)联用来氟米特疗效优于12mL bid(根部入药)单用。昆藤通痹合剂30mL tid(茎部入药)单用适用于控制高中低疾病活动度且控制力度较好,12mL bid(根部入药)单用及12mL bid(根部入药)联用来氟米特适用于控制中低疾病活动度且控制力度一般。昆藤通痹合剂在短期治疗的使用中安全性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