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脉粥样硬化类疾病的发病率在我国乃至全世界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从最初的脂质浸润学说到当今的炎症学说,国内外医学工作者从未间断过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既往及现有的研究结果一致认为,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形成与发展与脂质沉积、动脉内皮损伤、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及增殖、血小板的聚集、炎性因子的异常分泌等因素密切相关。随着研究的深入,炎症及免疫机制在AS的形成、发展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控制或阻断炎性机制通路及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正成为防治AS新的研究方向。近些年来祖国医学防治AS类疾病的疗效已得到医学界的认可,许多经方被应用于AS类疾病的临床治疗,其治疗AS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当今大多数学者偏重于从血瘀、痰浊等方面进行论治,而从热毒辨治的报道相对较少。中医清热解毒类药物有类似于西药“抗炎”的作用,且其治疗AS的作用机制亦有相关基础性研究报道。针对当前中西医学者对AS病理实质所提出的热毒致病和炎症学说,立足于炎症机制的角度,在应用活血及化痰药物的同时使用清热解毒类药物,或在西医常规降脂的基础上联合清热解毒类药物,可为中西医结合防治AS类疾病提供一个新的切入点。目的桃核承气汤、小陷胸汤、大黄黄连泻心汤是《伤寒论》中总体上具有清泄邪热作用三首经方,然又根据其组方不同,三方在泄热的同时分别侧重于活血、化痰、清热三个方面。既往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报道发现,三方均有防治AS类疾病的作用。本实验旨在探讨《伤寒论》三方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其所介导的炎症因子之间的影响作用,以探明泄热类经方对AS类疾病炎症机制的作用机理。同时,也从侧重活血、化痰、清热三个不同方面观察《伤寒论》三方对炎症机制作用的不同,为临床防治AS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理论及临床意义。方法1.理论研究:通过文献梳理祖国医学对AS病名、病机的认识;探讨中医传统病因学、中医脏腑病变与AS的关系。梳理《伤寒论》三方历代临床研究及现代抗AS的实验研究情况。2.实验研究:通过建立大鼠AS模型,观察《伤寒论》三方对AS炎症机制的影响作用,比较三方作用的差异。具体方法如下:①通过病理切片观察AS大鼠主动脉形态学的改变;观测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改变情况;②运用ELISA法检测AS大鼠血清中ox-LDL、VCAM-1、IL-6浓度;③运用免疫比浊法测定AS大鼠血清CRP含量;④运用免疫组化法测定AS大鼠主动脉中CD40表达水平;⑤运用Western blot法测定AS大鼠主动脉中NF-κB表达情况。结果1.通过理论研究及整理发现:祖国医学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心、肝、脾、肾、肺密切相关,总体上为本虚标实之证;瘀血、痰浊、气滞、热毒、湿热是其形成的主要病理因素;《伤寒论》三方从临床及实验研究来看均有防治AS的作用。2.通过实验研究发现:①光镜下观察《伤寒论》三方AS大鼠主动脉切片发现:三方均能保护动脉内皮,明显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抑制炎性细胞的分泌和浸润,阻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通过对中药组大鼠主动脉切片内膜厚度(IT)、中膜厚度(MT)厚度统计分析后发现,三方IT、MT的数值与病理模型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发现,桃核承气汤组IT、MT数值与其它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通过对《伤寒论》三方AS大鼠血清ox-LDL、VCAM-1、IL-6、CRP的检测结果分析发现:中药组大鼠ox-LDL、VCAM-1、IL-6、CRP的水平与病理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发现:小陷胸汤组ox-LDL的水平与其它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桃核承气汤组VCAM-1的水平与其它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大黄黄连泻心汤组IL-6的水平与其它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桃核承气汤组、大黄黄泻心汤组CRP水平与小陷胸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桃核承气汤组、大黄黄泻心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通过对《伤寒论》三方AS大鼠主动脉CD40的阳性光密度值统计分析后发现:中药组大鼠CD40的水平与病理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发现:桃核承气汤组、大黄黄泻心汤组CD40水平与小陷胸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桃核承气汤组、大黄黄泻心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通过对《伤寒论》三方AS大鼠主动脉NF-κB的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分析发现:中药组大鼠NF-κB的水平与病理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组间比较发现:桃核承气汤组NF-κB水平与其它两方有统计学差异(P<0.05)。⑤用直线相关分析中药组NF-κB与ox-LDL、VCAM-1、IL-6、CRP、CD40之间的直线相关系数(r),结果为:桃核承气汤组:0.872、0.854、0.861、0.897、0.811(P<0.05);小陷胸汤组:0.892、0.754、0.844、0.654、0.731(P<0.05);大黄黄连泻心汤组:0.677、0.737、0.878、0.891、0.802(P<0.05)。结论1.《伤寒论》三方均能有效地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其中,桃核承气汤对AS大鼠主动脉形态学改变的保护作用相对最好。2.《伤寒论》三方不但对NF-κB、ox-LDL、VCAM-1、IL-6、CRP、CD40等单个指标有抑制作用,更能从总体上抑制NF-κB所介导的IL-6等炎症因子所诱发的炎症及免疫反应,从炎症机制的角度在总体上对动脉粥样硬化进行调节和治疗,从而起到防治作用。3.从总体上来看,《伤寒论》三方中桃核承气汤组各项指标改善明显,说明其总体疗效最佳。提示临床上在治疗AS类疾病时,在传统的活血及化痰治法的基础上适当的辅以清热解毒、顾护脾胃类药物,有助于增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