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下咽癌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其发生部位隐蔽,生物学特性恶劣,约50%-70%在确诊时已有淋巴结转移,国内外对下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发生几率、影响因素、分布规律、及临床治疗等方面所进行的研究相对较少。鉴于此,我们就上述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与总结,对下咽癌患者的治疗与预后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材料和方法 1 材料: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1985-2000年间住院治疗下咽癌患者109例,均经手术治疗,且术前未行放疗和化疗。 2 方法:①根据1992年国际抗癌联合会(UICC)分期标准进行分期分级。②手术后将下咽癌进行大体观察确定肿瘤主体所在原发部位、及发生转移的颈淋巴结分布区域。③按照病理学将肿瘤的病理分化程度确定为高、中、低分化。④通过颈淋巴结病理检查和随访观察确定颈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下咽癌患者的3、5年生存率。 结果 1.病例中T1、T2淋巴结转移率为45.8%,T3、T4淋巴结转移率为82.4%,总的淋巴结转移率为74.3%。(P<0.05)。 2.梨状窝癌为100例,占全部病例的91.7%。梨状窝及下咽后壁癌其颈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4%和87.5%。(P>0.05)。 3.病理高、中、低分化型三组,其颈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2.2%、67.6%、83.3%(P>0.05)。 4.患者3、5年生存率分为51.6%及33%。 5.Ⅱ、Ⅲ区颈淋巴结转移率为76.5%,Ⅴ、Ⅵ区颈淋巴结转移率为8.6%。讨论 下咽癌是否发生颈淋巴结转移以及转移率的高低已成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诊治技术的发展,对下咽癌原发灶的控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而其淋巴结转移仍成为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一)下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及转移与T分期的关系 下咽各区淋巴管,血管较丰富,下咽癌肿瘤易于粘膜下浸润。因此下咽癌易早期扩散和转移。本组资料显示下咽癌毛、T4期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T,、弋期,且随着病情的进展转移的比例明显增加,经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二)下咽癌颈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原发部位的关系 根据(UICC)分区下咽分为3个解剖区,分别为梨状窝区,环状软骨后区,下咽后壁区。本组资料显示发生在梨状窝的下咽癌为100例,其发生率为91.7%,其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74%,下咽后壁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87.5%。发生于上述两部位总的颈淋巴结转移率较高为74.3%。,这与下咽部的淋巴引流有关。 下咽及颈段食管有丰富的淋巴,且下咽与颈部食管淋巴多流向颈静脉淋巴结。梨状窝上半部淋巴多流向颈内静脉上群淋巴结,梨状窝下半部可穿过环甲膜沿喉返神经至气管旁淋巴结,或引流至颈深中,颈深下淋巴结。咽后壁的淋巴可经咽下缩肌至咽后壁淋巴结。本组资料经组间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说明下咽癌发生颈淋巴结与肿瘤的原发部位可能无关。目前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尚无相关报道。 (三)下咽癌颈淋巴结转移与组织病理分型的关系 本组资料收集109例下咽癌患者中,根据病理分化程度分为高、中、低分化型三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说明肿瘤是否发生颈淋巴结转移可能不完全取决于其病理分型。 (四)下咽癌患者3、5年生存率与颈淋巴结的关系 下咽癌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生存率低,预后较差。本组资料其3、5年生存率分为51 .6%及33%。随着病情的进展,3、5年生存率逐渐降低。而其中最有意义的预后因素为转移淋巴结是否位于常见的转移部位和转移的淋巴结的数目。 (五)下咽癌颈淋巴结转移分布区域 颈部淋巴结的转移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颈部淋巴结分区划分为玩velI一VI区,下咽癌发生颈淋巴结主要沿颈内静脉链扩散。其转移最常见部位是同侧的n、111组淋巴结,I、V组淋巴结是少见部位。本组资料显示发生在n、111区总的淋巴结转移率为76.5%,I区淋巴结转移仅l例,V、VI区淋巴结转移共7例,转移率为8.6%。且发现当V组淋巴结受侵时总伴有其他各组淋巴结受侵。复习文献,我们发现和众多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结论有很大的一致性。且无论是cN。还是cN,,对侧颈部都可出现淋巴结转移,只不过在cN+时对侧颈出现淋巴结转移可能性大大增加。 (六)颈廓清术在下咽癌中的应用 下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率高,淋巴结转移率的高低直接决定其预后的生存率,所以对下咽癌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治疗成为当务之急。目前颈廓清仍成为主要治疗方法。我们提出对cN。的患者实行改良性颈廓清,对cN,的下咽癌应行双颈清扫,以清扫对侧颈可能存在的pN,淋巴结。又因为梨状窝内侧壁癌极易出现对侧颈淋巴结转移,无论是cN。还是CN,都应行双颈清扫。结论 1.下咽癌颈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的T分期有关。 2.下咽癌好发于梨状窝。梨状窝及下咽后壁的颈淋巴结转移率高。 3.下咽癌颈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的病理分型间可能并不存在差异。 4.下咽癌的预后与颈淋巴结转移的程度有关,随着颈淋巴结转移程度的增加,患者3、5年生存率逐渐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