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释意和代码转换是口译中最常见的两种翻译策略。释意理论认为译员在翻译过程中的对象是意义而不是语言,把翻译首先看做是人类的交际活动。释义派突破了原来的“理解----表达”的模式,提出了翻译中的重要一步是脱离原语外壳。这一理论从成立以来就广受欢迎,而代码转换则备受冷落。人们普遍认为代码转换是机械的、不好的翻译。然而在口译过程中代码转换的机械性反而为译员赢得了更多的时间,减少译员精力消耗及其在思考中花费的精力,缓解临场压力。而且在时间短,压力大的情况下,受原语影响,进行一定的代码转换也是不可避免的。本文简要介绍了涉及的两个理论:释意和代码转换,以及笔者的翻译实践方式——交替传译。代码转换普遍存在于词、短语和少数有特别情况的句子中,笔者从这三个层面依次举例分析。另外笔者基于释意的不同口译策略,把释意分为解释性翻译、语境翻译、逻辑整理和句法重组四大类。笔者通过对习近平主席在欧洲的两篇演讲进行交传实践,并通过大量翻译实例证明释意和代码转换的互补性。笔者认为合理的口译模式应该是“释意+代码转换”,至于两者所占比例则应根据会议特点和发言人风格决定,不能一概而论。所以在权衡使用释意或代码转换策略时,应具体分析任务性质,充分利用其互补性,以忠实为底线,以译入语最大程度地被听众接受为目标,将两种策略的效用最大化,这才是翻译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