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操作风险是金融业非常重视的风险之一,其对银行的影响重大,出现操作风险往往可能导致银行承担巨额损失甚至倒闭。近十年来,国际上高度关注操作风险,包括国际先进银行和金融监管机构都在探索管理操作风险的最优做法。如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陆续出台了操作风险稳健原则和资本计量标准等多个协议。在我国,暂无完善的操作风险损失数据,但从媒体报道的近十年的损失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也非常大。然而我国一直存在对操作风险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对操作风险的研究也相对较少,量化操作风险更成为一个难点。操作风险度量方法有很多,其中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协议中推荐的度量方法有基本指标法、标准法和高级计量法三种。但是与国际先进银行对比发现,我国商业银行从业务环境、业务类型、发展情况以及人员配置等客观因素都不尽相同,即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有自身的特殊性,无法照搬国外先进银行普遍推荐采用的高级计量法,因此选择一个适合的度量方法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拟从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自身特殊性出发,同时结合各种度量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条件,找到适用于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度量方法。
全文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是对选题的背景和选题的意义进行总结性描述,同时对本篇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内容、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进行了总结。
第二章介绍了操作风险的相关概念并对度量方法进行文献梳理。操作风险相关概念包括操作风险的定义、特点、分类和成因,文献梳理主要是对主流度量方法的简单归纳,包括了VaR法、损失分布法、极值理论法、标准法和收入模型以及关于度量方法其他方面的研究。相对于国外研究而言,目前国内对操作风险度量方法的选择研究有不足之处,我国商业银行尚未找到适合的操作风险度量方法。
第三章对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及其度量方法的现状进行分析。作者通过收集到的2002-2012年共计472个操作风险案例特征分析,得出我国操作风险特征有以下几点:损失类别主要是内部欺诈和外部欺诈两者,两者占比超过九成;损失案件发生的频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说明操作风险管理水平在提高;损失额度没有明显的趋势,如果某年有大案发生则会大幅度增加损失额度;主要发生操作风险的业务线是商业银行业务和零售银行业务以及非传统业务损失,因此提出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具有特殊性。最后总结了操作风险对我国银行业的严重影响。
第四章对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方法选择进行理论分析。先将度量方法按自上而下模型和自下而上模型进行分类,再进行理论归纳和分析。包括各种方法的定义、计算公式、资格标准、适用条件进行梳理和总结。比较后得出在银行的不同阶段适用的度量方法不同:短期来看,由于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不完整、内控制度不完善、风险管理系统不成熟等条件,自下而上模型不适合,适合的方法是自上而下模型,其中最适合的是收入模型。其具有数据易得、模型简单、可操作性强、有一定的准确性等特点;长期来看,在满足损失数据、建模水平等硬条件的前提下,适用高级计量法。
第五章以华夏银行为例,从实证角度出发,用自上而下模型中的基本指标法、标准法和改进的收入模型对华夏银行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其中重点是收入模型的计量过程。本文采用了2003年-2013年的华夏银行季度数据以及宏观经济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收入模型的被解释变量为银行季度净利润,解释变量包含了银行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不良贷款率、一年期存贷利差、GDP增长率、证券市场指数、企业景气指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货币供应量以及期限结构存贷利差共九个,它们分别反映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剩余的残差代表操作风险。通过正态性检验得出证券市场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不满足正态性,因此剔除这两个变量;通过平稳性检验剔除了一阶差分仍有单位根的一年期存贷利差和货币供应量两个变量;最后通过多重共线检验确定银行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反映信用风险)、不良贷款率(反映信用风险)以及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反映市场风险)三个解释变量。银行净利润的总方差是信用风险导致的方差、市场风险导致的方差和操作风险导致的方差之和。回归方程修正后的可决系数R2=0.7070,代表在解释银行净利润中,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的影响程度大约占70.7%,剩下的29.3%由操作风险表示。操作风险引起的净利润的方差为σ2=σ2total(1-R2),如果假设净利润的波动服从正态分布,那么3.1倍标准差作为操作风险,就在99.9%的置信区间。即:E损失=3.1σ。收入模型算出的操作风险资本金11.52亿元,基本指标法算出的操作风险资本金分别为48.90亿元,标准法算出的操作风险资本金为99.41亿元。根据年报重大诉讼数据得出的诉讼金额平均值(22.76亿元)做标准,得出基本法、标准法对操作风险资本金过高、准确性低,收入模型测算的操作风险资本金准确性更高,因此从实证角度看收入模型是最适合的度量方法。
第六章对操作风险度量方法进行总结和展望。收入模型虽然目前非常适用,但是它有一定的局限性,不是现在国际主流操作风险度量方法,不利于我国商业银行走向国际化。未来操作风险度量方法的大趋势是采用高级计量法。然后针对采用高级计量法存在的数据问题和模型风险两个问题给予一定的对策。数据方面我国应尽快建立规范的内部损失数据库,引入、合并外部数据甚至利用模拟数据,并在数据处理上注意对损失数据的规范、科学界定以及关键风险指标的制定等。模型风险方面要加强不同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注意模型相关性,可以考虑不同计量方法进行结合运用。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有以下三点:第一,本文在使用收入模型时,选择了较多的解释变量一一验证,对收入模型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改进;从度量角度进行了全面的检验,并采用了多种检验方法。第二,作者收集了2002-2012年共计472起操作风险损失案件,并进行分析,得出我国损失数据的现状特征。第三,辩证的分析了收入模型的不足,得出未来采用高级计量法的必然趋势。同时对采用高级计量法的问题进行归纳和建议,为以后采用高级计量法做一定的铺垫。
全文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是对选题的背景和选题的意义进行总结性描述,同时对本篇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内容、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进行了总结。
第二章介绍了操作风险的相关概念并对度量方法进行文献梳理。操作风险相关概念包括操作风险的定义、特点、分类和成因,文献梳理主要是对主流度量方法的简单归纳,包括了VaR法、损失分布法、极值理论法、标准法和收入模型以及关于度量方法其他方面的研究。相对于国外研究而言,目前国内对操作风险度量方法的选择研究有不足之处,我国商业银行尚未找到适合的操作风险度量方法。
第三章对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及其度量方法的现状进行分析。作者通过收集到的2002-2012年共计472个操作风险案例特征分析,得出我国操作风险特征有以下几点:损失类别主要是内部欺诈和外部欺诈两者,两者占比超过九成;损失案件发生的频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说明操作风险管理水平在提高;损失额度没有明显的趋势,如果某年有大案发生则会大幅度增加损失额度;主要发生操作风险的业务线是商业银行业务和零售银行业务以及非传统业务损失,因此提出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具有特殊性。最后总结了操作风险对我国银行业的严重影响。
第四章对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方法选择进行理论分析。先将度量方法按自上而下模型和自下而上模型进行分类,再进行理论归纳和分析。包括各种方法的定义、计算公式、资格标准、适用条件进行梳理和总结。比较后得出在银行的不同阶段适用的度量方法不同:短期来看,由于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不完整、内控制度不完善、风险管理系统不成熟等条件,自下而上模型不适合,适合的方法是自上而下模型,其中最适合的是收入模型。其具有数据易得、模型简单、可操作性强、有一定的准确性等特点;长期来看,在满足损失数据、建模水平等硬条件的前提下,适用高级计量法。
第五章以华夏银行为例,从实证角度出发,用自上而下模型中的基本指标法、标准法和改进的收入模型对华夏银行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其中重点是收入模型的计量过程。本文采用了2003年-2013年的华夏银行季度数据以及宏观经济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收入模型的被解释变量为银行季度净利润,解释变量包含了银行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不良贷款率、一年期存贷利差、GDP增长率、证券市场指数、企业景气指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货币供应量以及期限结构存贷利差共九个,它们分别反映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剩余的残差代表操作风险。通过正态性检验得出证券市场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不满足正态性,因此剔除这两个变量;通过平稳性检验剔除了一阶差分仍有单位根的一年期存贷利差和货币供应量两个变量;最后通过多重共线检验确定银行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反映信用风险)、不良贷款率(反映信用风险)以及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反映市场风险)三个解释变量。银行净利润的总方差是信用风险导致的方差、市场风险导致的方差和操作风险导致的方差之和。回归方程修正后的可决系数R2=0.7070,代表在解释银行净利润中,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的影响程度大约占70.7%,剩下的29.3%由操作风险表示。操作风险引起的净利润的方差为σ2=σ2total(1-R2),如果假设净利润的波动服从正态分布,那么3.1倍标准差作为操作风险,就在99.9%的置信区间。即:E损失=3.1σ。收入模型算出的操作风险资本金11.52亿元,基本指标法算出的操作风险资本金分别为48.90亿元,标准法算出的操作风险资本金为99.41亿元。根据年报重大诉讼数据得出的诉讼金额平均值(22.76亿元)做标准,得出基本法、标准法对操作风险资本金过高、准确性低,收入模型测算的操作风险资本金准确性更高,因此从实证角度看收入模型是最适合的度量方法。
第六章对操作风险度量方法进行总结和展望。收入模型虽然目前非常适用,但是它有一定的局限性,不是现在国际主流操作风险度量方法,不利于我国商业银行走向国际化。未来操作风险度量方法的大趋势是采用高级计量法。然后针对采用高级计量法存在的数据问题和模型风险两个问题给予一定的对策。数据方面我国应尽快建立规范的内部损失数据库,引入、合并外部数据甚至利用模拟数据,并在数据处理上注意对损失数据的规范、科学界定以及关键风险指标的制定等。模型风险方面要加强不同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注意模型相关性,可以考虑不同计量方法进行结合运用。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有以下三点:第一,本文在使用收入模型时,选择了较多的解释变量一一验证,对收入模型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改进;从度量角度进行了全面的检验,并采用了多种检验方法。第二,作者收集了2002-2012年共计472起操作风险损失案件,并进行分析,得出我国损失数据的现状特征。第三,辩证的分析了收入模型的不足,得出未来采用高级计量法的必然趋势。同时对采用高级计量法的问题进行归纳和建议,为以后采用高级计量法做一定的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