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绿地空间布局对地表径流分配的影响

来源 :河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computer2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城市受到高强度人为干预造成自然景观不断减少,引发极端天气发生频率日渐增高,导致暴雨造成的内涝灾害时常出现,给市民生命和财产上带来了严重的损失。由于绿地在城市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的生态价值,其具备的调蓄功能在实现雨水资源利用、径流有效控制、解决内涝灾害问题上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因此针对绿地与径流控制和水资源合理利用的研究成为必然。本文以漯河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现场实地调查、无人机航拍影像、城市高程、地表点云数据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数据,借助SWMM模型,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中心城区局部绿地景观格局、不同下垫面、不同降雨重现期下的径流特征变化,初步揭示了绿地景观格局对径流变化影响的规律,最终提出了城市绿地格局优化与径流控制的策略。结论如下:(1)城市绿地对雨水径流的产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绿地主要通过土壤下渗、雨水储蓄、径流延滞三个途径对城市雨洪起到辅助消减作用。城市绿地在将来的城市径流控制建设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2)城市绿地布局对雨水径流的分配与调控有重要影响。在绿地率一定的情况下,绿地通过分布形态与结构特征影响城市的雨洪调蓄能力。因此根据绿地类型、规模及结构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优化,同时结合水体及其他可渗透要素构建合理的空间布局,提高城市的雨洪调蓄能力,达到高效管控径流的目标。(3)通过GIS的水文分析功能及SWMM模型模拟分析得出径流量的变化规律:在下垫面不透水面积比相同的情况下径流总量和径流峰值随降雨重现期增加呈现增加的变化趋势。降雨重现期一致的情况下,径流总量与峰值随城市地表不透水面积比的增加而增加;深入研究地表不透水面积比分别为35%、55%、75%的子汇水区径流总量与峰值的变化发现,随地表不透水面积比的增大增长幅度逐渐减少。研究对象中径流系数增加量与径流峰值增加量变化存在趋同效应;相邻重现期下的径流总量与峰值径流增加值随不同地表出现不同的规律:在相邻重现期下径流总量的增加量与不透水面积比呈负相关,峰值径流的增加量与不透水面积比呈正相关;不同重现期下降雨量的变化影响了径流峰值与径流总量的数值变化,经由计算得出两者变化区域与降雨量变化趋势相同,且增加值与降雨量的增加值保持一定的一致性。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中亚地区来华留学生人数迅速增加,以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中亚留学生为例进行调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数据分析、访谈的方法,了解初级水平中亚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影响因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意识和旅游需求在发生转变,开始重视优质旅游。与此同时,民宿也在发展中不停被赋予新的内涵,成为人们优质旅游的新选择。另外,政策红利逐渐发布,引导着民宿行业的进步。目前,湖南也随之涌现出大量民宿,但由于民宿类型研究的缺乏、所处位置的清晰认识及对相应的空间形态特征营造的忽视,导致其在设计、建设、运营中对较好资源的浪费。因此,对民宿类型的划分和对应空间形态特征的研究在前期精准定
肩部、肘部等上肢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日渐增高,上肢偏瘫、肩周炎、肩部骨折、高尔夫肘等疾病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和生活质量,人们对于科学的上肢康复训练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上肢康
进入3月份,气温上升,水温也跟着回升。渔业生产逐步进入繁忙季节,经过几年来的总结,3月主要渔事有以下9点:
自21世纪初,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学者们尤其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在工资、就业、社会保障、子女受教育、城市融入等方面的问题,相比之下,关于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