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侵蚀程度和秸秆还田量对农田土壤微生物碳利用效率的影响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2653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有机碳的最大储藏库,也是大气中二氧化碳(CO2)的重要来源。微生物作为土壤有机碳(SOC)周转的主要驱动者,对SOC的矿化和固持起到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微生物碳利用效率(CUE)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碳的储存与排放,因此,关于CUE的研究已成为当前土壤碳循环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东北黑土虽然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但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采和利用,导致了严重的土壤侵蚀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为治理土壤侵蚀问题,相关部门推出了秸秆还田等整治措施。到目前为止,关于土壤侵蚀程度和秸秆还田量对东北黑土碳库的影响已有一些研究,但是对其内在微生物机制的理解还远远不够。基于此,本研究从CUE角度出发探究土壤侵蚀程度和秸秆还田量对CUE的影响,为有效遏制农田SOC库流失以及促进土壤固碳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研究在吉林省地区采集了具有不同土壤侵蚀程度(ER1:轻度侵蚀;ER2:中度侵蚀;ER3:重度侵蚀;ER4:剧烈侵蚀)以及不同秸秆还田量(SR0:对照;SR33:还田量为33%;SR67;还田量为67%;SR100:还田量为100%)的农田土为研究对象,采用H218O标记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碳利用效率,并利用方差分析、皮尔森相关分析、随机森林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揭示不同土壤侵蚀程度和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土壤微生物碳利用效率的作用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土壤侵蚀程度的增加会导致微生物CUE的降低。高土壤侵蚀程度主要通过增大微生物对底物碳的吸收和微生物呼吸降低微生物CUE,从而加快土壤SOC的矿化,不利于土壤SOC的储存。随机森林结果表明,土壤侵蚀程度主要通过以下因子显著地影响土壤微生物CUE,作用强度依次为:qGrowth>qCO2>微生物量碳(MBC)>MBC/MBN。结构方程模型(SEM)表明,土壤侵蚀程度(ER)、总碳(TC)、总氮(TN)、可溶性有机氮(DON)、pH、MBC和β-1,4-葡萄糖苷酶酶活性(βG)可解释CUE变化24%的变异。土壤侵蚀程度对CUE产生直接负影响,也会通过影响土壤理化指标间接影响CUE,这些因素综合影响着CUE。(2)秸秆还田量显著地影响微生物CUE,且高秸秆还田量(SR67和SR100)降低微生物CUE,但不同的土壤层对微生物CUE影响的内在机制存在差异。0-5 cm土壤层主要通过降低微生物对底物碳的吸收和微生物生长来降低CUE,5-20 cm则通过增加微生物对底物碳吸收和增加微生物呼吸来降CUE。尽管高的秸秆还田量导致CUE的降低,但是并没有促进SOC的储存。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微生物源碳对SOC的贡献比例远低于秸秆还田输入源碳的贡献比例,因此秸秆还田条件下微生物CUE的减少并不会造成SOC的降低。随机森林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量主要通过以下因子显著地影响土壤微生物CUE,作用强度依次为:qGrowth>qCO2>qUptake>黏粒(Clay)。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量对CUE产生直接负影响,也会通过影响土壤理化指标间接影响CUE,这些因素综合影响着CUE。综上所述,土壤侵蚀程度和秸秆还田量的增加都显著地降低微生物CUE,但对微生物CUE的作用机制以及对土壤有机碳储存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土壤侵蚀程度主要通过影响理化性质TC、TN、DON和pH来影响MBC和酶活,进而影响CUE;而秸秆还田量主要通过影响土壤理化性质SOC、SOC/TN和含水率来影响MBC和酶活,进而影响CUE。但两个处理都是由物理化学生物因素综合影响着微生物CUE。尽管两个处理都降低微生物CUE,但土壤侵蚀程度的增加会加快土壤SOC的矿化,不利于土壤SOC的储存,而高的秸秆还田量并没有影响SOC的储存。该研究系统地阐述了土壤侵蚀程度和秸秆还田量对农田生态系统微生物CUE的作用机制,对于深入理解农田生态系统SOC的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粗木质残体(Coarse Woody Debris,CWD)的分解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维持着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是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CWD分解过程缓慢,其碳、氮等物质循环经常被忽视。以往对CWD的研究多集中于CWD的输入、分解、储量动态和功能等方面,但受地理位置、森林类型、演替阶段等因素的影响,全球各研究区域的结果差异较大。北方森林是林火的高
草地生态系统是中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但气候变化和不合理的开垦放牧致使草地退化加剧,这已严重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服务。因此,探索有效的管理或恢复措施对当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安全十分必要。围绕退化草地修复已开展众多研究并取得大量进展。近年来,克隆植物空间拓展能力在退化草地生态修复领域的应用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松嫩草地优势克隆植物羊草(Leymus chinensis)可通过无性繁殖借助地
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与森林结构密切相关,近年长白山原始林受到落叶松毛虫严重危害。原始林森林结构多样,落叶松毛虫害空间差异明显,是研究森林结构对害虫种群密度影响的理想场所。为明确森林结构与落叶松毛虫虫口密度关系,并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落叶松毛虫的防控提供依据,本研究通过样地调查,探究森林空间结构参数和群落结构指标对落叶松毛虫种群变化的差异性影响,得到以下结论:不同类型森林的落叶松毛虫发生程度有明显区别,云
在现代农业中,农业生产高度依赖于大量使用化学肥料。由于化肥的施用方法和/或管理方法不当,其养分利用效率普遍较低,不可避免地造成许多严重的生态问题,如污染地下水和破坏土壤结构,以及影响作物品质等不良结果。与化肥农业相比,施用各种类型的有机肥料或生态友好型农业肥料被认为是发展环保农业的基础。其中,生物堆肥被认为是一种优质肥料,可以改善土壤质量,增加作物产量。但由于其矿化速度慢,某些堆肥中的大量养分不能
土壤碳库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储库,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土壤碳库的稳定性关系到全球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大气环流和水文循环,引发降水格局的改变。降雨频率减少和降雨强度增大变化导致更多降水脉冲事件发生,刺激土壤微生物在短期内迅速提高土壤有机质分解速率并释放大量CO2到大气中,目前每年由降水脉冲引起的CO2排放量约占土壤微生物年呼吸总量的1/5。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亲缘地理学研究对解释物种现今地理分布格局、群体遗传结构、遗传多样性的形成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杜鹃花科(Ericaceae)杜鹃属(Rhododendron L.)迎红杜鹃亚属(Rhododendron subg.Rhodorastrum(Maxim.)C.B.Clarke)四个物种:Rhododendron ledebourii Pojark.、兴安杜鹃(R.dauricum L.)、R.
随着信息数据化的发展,纸质乐谱逐渐不能满足音乐从业者、学生及爱好者的需求,因此如能将300多个戏曲剧种已出版的乐谱资料,由专业人员进行处理及筛选并转化为数字化音乐资源,其意义不仅限于戏曲唱腔乐谱资料的整理工作,更能推动戏曲音乐教学及学术研究的发展。笔者于2017年以"当代
期刊
最大集合K覆盖问题(MKCP)作为集合覆盖问题的一个变型,在近些年来得到了研究者特别的关注。然而,现实生产生活中许多问题需要额外标签来刻画不同集合对不同覆盖元素的影响。因此,最大加权集合K覆盖问题(MWKCP)应运而生。最大加权集合K覆盖问题是一个应用广泛的NP难组合优化问题。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最大集合K覆盖问题的求解上,如何有效地解决该加权优化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详细介绍
昆虫产卵偏好与后代表现关系是植食性昆虫与寄主植物协同进化的核心,根据“选择-表现”假说(preference-performance hypothesis),雌性昆虫通常会在有利于后代生存的寄主上产卵。然而,这一现象受到诸多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以往大多数学者主要关注昆虫自身特性对产卵偏好与后代表现的影响,而忽略了其他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以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
全球变暖及干旱、排水引起水位下降已经导致全球11%的泥炭沼泽退化,使得泥炭沼泽原本稳定的碳循环过程发生改变。水位条件与泥炭沼泽的形成和发育过程密切相关,是退化泥炭沼泽恢复过程中最重要的环境要素,决定着碳循环各个关键过程的作用机制与强度。作为长白山地区典型的泥炭沼泽湿地,白江河泥炭沼泽具有净化水质、调节径流和改善微气候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当地政府对该泥炭沼泽实施了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