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以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EC)为研究对象,建立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诱导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观察丹参酮IIA对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和核转录因子(Nuclear transcriptionfactor-KB,NF-KB)等相关因子的影响,初步探讨丹参酮IIA保护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防治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为丹参酮IIA用于AD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1实验分组:把BMEC进行传代培养,用生长状态良好的BMEC进行实验,实验分为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和低、中、高3个丹参酮IIA用药组。2MTT法检测细胞活性:选择状态生长良好的BMEC,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活性,选取细胞活性最佳的丹参酮II A浓度组以及最佳的药物作用时间点。3微板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中LDH的含量:用微板法检测丹参酮IIA作用BMEC24小时后,各组细胞培养液中LDH的含量。4 ELIS 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中VCAM-1的含量:用ELIS A法检测丹参酮IIA作用BMEC 24小时后,各组细胞培养液中VCAM-1的含量。5 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丹参酮IIA作用BMEC 24小时后,各组细胞相关蛋白NF-ΚB、IKB-α和VCAM-1等表达水平。结果:1 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OD值)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活性有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酮IIA的3个浓度用药组细胞活性均有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30μg/mL浓度组差异显著(P<0.01),10μg/mL、50μg/mL浓度组有差异(P<0.05),以3 0μg/mL浓度组效果最佳;药物作用时间以24小时最佳。因此,本实验的后续实验采取丹参酮ⅡA10μg/mL、30μg/mL、50μg/mL3个浓度进行,设为丹参酮IIA低、中、高3个浓度的用药组,药物作用时间以24小时最佳。2微板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中LDH活性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LDH分泌水平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酮IIA低、中、高3个浓度用药组LDH的分泌水平均下调(P<0.05)。3 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中VCAM-I的含量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VCAM-I分泌水平均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酮IIA低、中、高3个浓度用药组VCAM-1的分泌水平均下调(P<0.05);且中浓度用药组VCAM-1下调水平较多(P<0.01),效果明显优于低浓度和高浓度用药组。4 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①VCAM-I蛋白表达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VCAM-1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5);与模型组相比较,丹参酮IIA低、中、高3个浓度用药组VCAM-I的表达水平均下调(P<0.05);且中浓度用药组VCAM-I下调水平较多(P<0.01),效果明显优于低浓度和高浓度组用药。②IKB-α蛋白表达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KB-α表达水平下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酮IIA低、中、高3个浓度用药组IKB-α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且中浓度用药组IKB-α上调水平较多(P<0.01),效果明显优于低浓度和高浓度用药组。③NF-KB p65蛋白表达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NF-KB p65分泌水平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酮IIA低、中、高3个浓度用药组NF-KB p65的分泌水平均下调(P<0.05);且中浓度用药组NF-KB p65下调水平较多(P<0.01),效果明显优于低浓度和高浓度用药组。④NF-KBp65蛋白磷酸化表达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NF-KBp65蛋白磷酸化分泌水平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酮ⅡA低、中、高3个浓度用药组NF-KBp65蛋白磷酸化的分泌水平均下调(P<0.05)。结论:1丹参酮Ⅱ A能够改善BMEC损伤后的细胞活性,减少炎症因子的表达,有助于防治阿尔茨海默病。2丹参酮IIA能够降低Aβ1-42致BMEC炎症因子的表达,防治阿尔茨海默病,抑制NF-KB通路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