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仄空间的道德镜像——小说《蜗居》的伦理解读

来源 :苏州科技学院 苏州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feij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小说《蜗居》为切入点,对小说中主要人物的住房问题和道德态度进行了深刻的剖析。结合当前社会房价高,买房难的现状,指出了房奴现象给我国的经济、社会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等方面带来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也进一步揭示出房奴问题的存在对我国的伦理制度和法律制度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本课题针对房奴群体所产生的多种危害,提出了解决房奴问题的伦理路径。要解决房奴问题,不仅需要依靠外在的法律制度给予制止,更需要利用内在的道德自律来给予制约,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房奴所带来的种种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提出了三项措施来给予化解:首先,设立公正的住房制度。只有在制度的制定上合乎道德并出于“善”,才能避免由制度问题所以发的住房问题。其次,打造公平的房地产市场。营造诚信的经济运行环境是减少房奴问题的关键。最后,房奴或潜在房奴自我道德的升华。潜在房奴只有以道德需要净化住房需求,以消费伦理制约住房消费才能避免沦为房奴,已经成为房奴的人们则需要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坚守正确的道德信念,使自己的德性既得于心又形于外,才有可能从“房子的奴隶”转变为“自己的主人”。我希望通过这三项措施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进而帮助房奴或潜在房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升他们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最后能够使房奴实现由“房奴”到“房主”的转换,让人们过上更幸福更符合德性的生活。  
其他文献
兰登·温纳(1944-)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政治学家和技术哲学家,他从政治的视角研究技术问题,对技术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全文以技术与政治的关系为主题,以技术的困境与消解为主
“知识即德性(古代)一知识即力量(权力[近代])一知识即功利(现代)”构成为西方思想发展的一条典型的路线。知识从古代的“德性”经过近代的“力量”(权力,power)的中介化过程
巴岱是苗族对主持本民族宗教信仰活动的巫师的一种称谓,主要分布于中国湘西地区和贵州东部地带等苗族东部方言区。苗族巴岱信仰是一种基于“万物有灵”观念生发而来的原始宗教
21世纪以来,人类已经步入全球化、知识化经济时代,创新立国已经上升为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国家战略。从新世纪国家振兴的战略全局出发,我国提出了大力推进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而科技传播体系正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科学技术知识传播和扩散的重任。本文在厘定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阐述和概括了科技传播体系的结构和功能。从本质上说,科技传播体系执行的是科技传播的任务,是科技传播事业的行
通过分析狄尔泰精神科学与马克思历史科学各自对传统形而上学生命观的批判,可以发现二者共同关注了生命这一哲学问题。狄尔泰与马克思的相遇主要是精神科学与历史科学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