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中文笔画数对视敏度阈值的影响,采用空间频率水平分析方法研究笔画数与文字辨认的关系;探讨汉字视标的客观选择标准;在快速系列视觉呈现(RSVP)方式下,研究字体大小、笔画数、对比度等读物的物理属性对中文阅读速度的影响,为小屏幕电子阅读器的应用研究,以及低视力的矫正与康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在校医学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志愿者60名(裸眼或戴镜矫正视力及对比敏感度视力≧1.0),对所有屈光不正者予以戴镜矫正,而后的各项测试均在戴镜中进行。随机分为2组,每组30名,分别测量不同笔画数汉字视力表的近距离视敏度阈值,及不同字体大小、笔画数、对比度随机组合中文文本的阅读速度。
1.将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2500个汉字制作成统一的汉字图像,对每个汉字图像进行傅里叶频谱分析,得到图像的空间频谱能量值,再通过聚类分析方法把每种笔画数汉字进行归类,选择空间频率相同或相似并接近每种笔画数所有汉字的平均空间频率能量的汉字作为视标。每张视力表十个视标,尽量包含横竖撇捺各个方位的视觉刺激。制作不同笔画数汉字视力表,共十七张视力表。
2.视标增率为0.1对数单位,大小从103.5到8Pt(1.0LogMAR到-0.1LogMAR,即0.833°到0.066°)共十二种字体大小,每行5个视标。视敏度阈值计算如下:视敏度阈值(logMAR)=1.1-0.02×视力表上所有读对的视标个数。每行视标之间的间距等于视标的宽度,行间距等于下一行视标的高度。字体统一为宋体。
3.在2.5m处测量受试者不同笔画数视力表的视敏度阈值。
4.采用快速系列视觉呈现(RSVP)方式,受试者坐在距离计算机屏幕50cm处随着文字呈现以最快速度低声诵读,分别测量两种对比度(100%和10%)下五种字体大小(5、8、13、20.5和33point,简称为pt)与三种笔画数(少,中,多)随机组合中文文本的阅读速度。
5.检查者对每次诵读进行录音,核对实验录音并统计数据,采用以下公式计算阅读速度:阅读的准确率=(总字数-读错的字数)/总字数×100%。阅读速度=呈现速度×阅读的准确率。阅读速度以“字/分”来表达。
结果:
1.不同笔画数视力表的视敏度阈值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近距离视敏度阈值随着视标笔画数的增加而增加,进一步两两比较表明,几组相邻笔画数的视力表其视敏度阈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2.不同笔画数汉字图像的总体空间频谱能量差异很大(P<0.01);
3.采用最小二乘曲线拟合法得到少、中、多笔画数组的临界字体大小:100%对比度下,分别为(8.43±0.25),(9.29±0.51),(10.89±2.75)pt;10%对比度下,分别为(16.54±8.11),(17.36±5.88),(17.15±3.31)pt;
4.低于临界字体大小的阅读速度随着字体增大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上升段不同字体大小组间的阅读速度有显著差异(P<0.01);超过临界字体大小的阅读速度基本接近,其平台期不同字体大小组间的阅读速度无明显差异(P>0.05);
5.三种笔画数组的最大阅读速度比较,少>中>多笔画数组。多笔画数和低对比度明显影响小字体的阅读速度(P<0.01),对大字体无明显影响(P>0.05)。
结论:
1.汉字识别存在一定的笔画数效应;
2.汉字具有空间频率的特殊性,在选用汉字作视标之前,应结合实验设计和数据统计要求,对汉字进行科学合理的空间频谱能量分析;
3.空间频率作为汉字图像的相似性度量指标,是一种客观的视标选择原则;
4.近距离视敏度阈值随着视标笔画数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几组相邻的笔画数之间的视敏度阈值相接近;
5.笔画数增多和对比度下降使临界字体大小增大;
6.可通过增大字体大小消除笔画数增多和对比度下降对阅读速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