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柑橘作为世界第一大果树品种,由于具有较长的童期,柑橘育种受到了严重阻碍。在实际生产上采用嫁接技术可以有效缩短童期,避免实生繁殖带来的开花晚、始果期迟、盛产期延后等现象。嫁接苗木的始果期可以由实生苗的6-8年缩短到3-5年,而且嫁接繁殖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砧木,从而改善果实的品质和提高果实产量,使同一批苗木的各项生理生长习性高度保持一致。本实验将克里曼丁橘嫁接于早实枳上,用接穗的母树克里曼丁橘和未嫁接的早实枳作为对照。将它们分别进行转录组测序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利用接穗和砧木间特异的SNP作为标签对mRNA进行标记,从而研究嫁接后接穗和砧木间mRNA的移动和嫁接后砧穗间基因表达变化。主要结果如下:1、根据转录组测序分析可知,嫁接柑橘的砧木和接穗中有基因存在差异表达。而且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砧木比接穗更明显。嫁接后的砧木和对照组相比有598个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993个基因表达量显著下调;而接穗嫁接后和对照组相比较只有53个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69个基因表达量显著下调。由此可知嫁接对植株的接穗部分基因表达量的影响小于对砧木部分;2、比对分析发现,在接穗中检测到砧木特异的SNP有563个,砧木中检测到接穗特异的SNP有1268个;接穗中检测到砧木的In Del有3个,砧木中检测到接穗的InDel有33个。结果表明嫁接植株上的砧木和接穗间存在SNP和InDel的变化;而对于嫁接植物而言,无论是SNP还是InDel,砧木的变化总是比接穗的变化大,向下移动的数量总是比向上移动的数量多;3、以SNP作为标签,利用嫁接前后砧穗组织中mRNA的SNP变化判断嫁接植物中mRNA的移动。分析发现存在向上移动SNP的mRNA有452个,存在向下移动SNP的mRNA有960个,上下均有SNP移动的mRNA有16个;结果表明植物嫁接后在接穗和砧木间存在mRNA的移动。而且向上移动的mRNA比向下移动的mRNA少,同时还存在少部分的mRNA可以在砧穗间双向移动;4、将验证后存在可以移动的mRNA的基因分别在克里曼丁橘的根、茎、叶、花中做基因表达量检验。发现基因中mRNA的移动与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特异表达并无明显关系。有的基因在花或者根中表达量最高。由于基因表达可能和它参与的功能有关,推断可能有的基因是在叶片或者根部合成但在花中参与生命活动过程,所以才出现这类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