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探讨补肾法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中医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fan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研究目的以《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所载的医家临床经验为主要资料,研究名老中医群体对补肾法的应用的情况,总结他们对补肾法的理论认识、证治范畴、方药使用规律等,为临床运用补肾法进行疾病防治、日常运用补肾法进行养生保健,提供参考。2研究内容(1)疏理中医肾与补肾法的概念演变及方药沿袭发展,总结补肾法的现代研究成果,呈现其发展脉络与科学内涵。(2)研究分析名老中医群体应用补肾法的疾病谱,整理分析其典型医案,探索补肾法应用的疾病谱,及补肾法在临床各科中的应用规律。(3)研究整理名老中医群体对补肾法的专门阐述,分析总结名老中医对补肾法理论方药的认识规律。3研究方法(1)文献整理法阅读补肾法相关书籍文献,包括中医经典古籍、历代医家论著、现代研究成果论文及百余本《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整理归纳、分析总结有关补肾法的内容。(2)理论研究法综合运用归纳、分析、对比、文献计量等方法,对补肾法相关内容加以整理研究,提炼出合理的观点。如对名老中医群体应用补肾法的疾病进行分类、计量医家医案频次,然后统计分析,探寻其疾病谱分布规律。(3)案例分析法选取名老中医群体应用补肾法的典型医案,及他们对补肾法的专门阐述为代表,分析研究各类补肾法的临床应用规律及名老中医群体对补肾法理论方药的认识规律。4研究结果(1)《黄帝内经》以降,中医肾的理论经过历代医家的继承创新,不断丰富而系统化,其地位逐渐上升,在五脏中居于核心地位。补肾法的发展以肾的概念演变为支撑,其理法方药经过医家的理论思考和临床实践不断完善。现代科学研究发现:中医肾之功能关乎内分泌、免疫、神经等系统的综合作用,通过下丘脑-垂体-靶腺影响全身的基本生理机能,补肾法则能干预调节这些功能,从而治疗各种疾病,同时亦有抗衰老,益寿延年的作用。(2)补肾法病的谱分布广泛临床各科,妇科病证主要包括:闭经、崩漏、胎漏胎动不安、滑胎、产后诸症、不孕症和更年期综合征等。男科疾病主要包括:遗泄、阳痿和不育症等。内科肾系疾病主要包括:慢性肾炎、水肿、尿浊、遗尿、血尿和泌尿系结石、肾病综合征等。肝系疾病主要包括:眩晕、中风、高血压、臌胀、肝炎等。心系疾病主要包括:冠心病、心悸、不寐、风心病等。脾系疾病主要包括:泄泻、便秘、溃疡性结肠炎等。肺系疾病主要包括:哮喘、喘证、咳嗽等。肢体经络疾病主要包括:痹证、痿证、腰痛、脱发、骨痨等。津液官窍及疑难疾病主要包括:血证、眼病、耳鸣耳聋、汗证、消渴、再障、白血病、骨髓瘤等。(3)各类补肾法在临床疾病治疗中具有一定规律,如补肾阳常用于男科、脾系、肺系、肾系疾病之治疗,滋肾阴常用于肝系疾患,肝脾肾同调常用于妇科、肢体经络疾患,脾肺肾同调常用于津液代谢疾病等。在各科具体疾病应用中,滑胎采用补肾填精法,遗泄心肾同调,水肿、泄泻主要采用温补肾阳法,眼病以滋养肝肾之阴为主。名老中医对补肾法的应用规律不离中医传统理论对肾的认识,所用方药多基于补肾经典名方,随证加减。5研究结论(1)补肾法的古今概况:补肾法从先秦两汉到明清时期,经历四大时期的起承转合,最终确立其核心地位,形成的补肾经典名方有肾气丸、六味地黄丸、地黄饮子、左归饮、右归饮等。现代研究发现肾虚证关乎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的功能紊乱,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系统的综合功能,影响生长发育到衰老的整个过程,而补肾法则主要应用于生殖发育和骨髓方面疾患的防治,在脏腑重大疾患后期的治疗效果确切,广泛应用于抗衰老和老年病的防治。现代补肾单味药和复方药的药理毒理研究发现,补肾方药能增强全身各系统功能,如增强免疫力、提高生殖活力、延缓衰老进程等,某些单味补肾药物具有毒性,通过补肾法进行组方配伍则能增效减毒。(2)补肾法的疾病谱分布:补肾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的防治,在妇科男科方面,补肾法主要运用于生殖机能失常和月经胎孕障碍等疾患,如崩漏、滑胎、遗泄、不孕不育等;在内科方面,补肾法主要应用于水液代谢失常、阴阳失衡、脏腑失于温煦或滋养的诸多疾病,如水肿、心悸、泄泻、眩晕、哮喘等;形体经络和津液官窍方面,补肾法主要应用于经络官窍失养、津液化生运行障碍、造血功能异常等疾患,如痹证、痿证、眼病、血证、汗证、再障、白血病等;对于疑难其他疾病,配合补肾法以期扶正培元,也能促进疾病向愈,如癌症中晚期的治疗等。(3)补肾法在临床各科的应用规律:妇科疾病多涉及肝脾功能异常,影响气血生成与运行,故常调补肝肾或健脾补肾,同时兼用理气或化瘀之法;男科疾病多因肾精不足或肾阳亏损所致,故男科应用补肾法多用补肾壮阳或填精。在内科疾病中:肾脏多娇,为水脏,易伤阳气,故补肾法治疗本脏多用平补法或温阳法;心阳常因肾阳不足而心肾阳虚,兼见血瘀,心阴常因肾阴亏虚而心肾阴虚,兼见心神不宁,故补肾治心偏用阴阳,或滋阴安神或温阳化瘀;肝系疾病多因肝肾阴虚而阴阳失衡,或肾精不足不能滋养肝阴而病,故补肾治肝多补肝肾之阴或补肾填精;脾多阳虚,故补肾治脾多用益火补土;肺系之病,多因肾气不足或肾阳不温而出现呼吸失司等证,故补肾治肺法多温肾阳或补肾气。形体经络疾患多脾肾阳虚或肝肾阴虚,兼见痰瘀,故补肾法应用偏于温脾肾之阳或滋肝肾之阴,兼用化瘀通络祛痰法:在津液疾患中补肾法偏向于脾肺肾同调;在癌症疾患中,补肾法偏于扶正祛邪同用等。(4)名老中医群体对补肾法的理论认识:从名老中医对补肾法的专门论述及其临床验案分析,发现补肾法在当代应用的原则仍然遵循传统中医理论对补肾法的认识。肾主水,藏精,与生殖发育和衰老最为密切,故水液代谢不利、精的藏泻失常、生殖机能失常、发育迟缓、老年疾病等,多从肾论治。肾为先天之本,所藏之真阴真阳主宰着其他脏腑的基本机能,所以其他脏腑疾患均可从肾论治,如肺之吸纳不利、肝之阴虚阳亢、脾之土失温煦、心之水火未济、肾之阳不化水等。肾主骨,生髓,通脑,通过精气上养五官,外润经络,滋养皮毛,故骨髓之病、五官经络之疾、皮毛之患,若有肾元亏虚,均可补肾而治。肾为生命的根本,好比最后的防线,若疑难重大之疾日久,必伤根本,此时当用补肾法。(5)名老中医群体对补肾法的方药认识:从医家的专门论述和临床医案分析,发现名老中医使用补肾方药主要继承补肾经典名方,再按精气阴阳的虚损程度,随证加减。经典方有肾气丸、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右归丸、五子丸、二至丸、地黄饮子、二仙汤等,精不足往往加填精之品如熟地、桑葚、鹿茸、何首乌、紫河车、阿胶等,以血肉有情之品为主;气不足者多加菟丝子、桑寄生、续断、狗脊等,;阴不足多加枸杞子、黄精、石斛、女贞子、旱莲草等,阳不足多加附子、肉桂、淫羊藿、仙茅、肉苁蓉、巴戟天、补骨脂等;养生所用补肾法方药多用平和之品,配以五谷食疗和血肉有情之品,如枸杞子粥、雀肉等,或用膏方、或用丸剂,缓缓而补,日见其功。总而言之,补肾法经过历代医家的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不断发展,最终确立其重要地位,其概念内涵与中医肾的生理机能息息相关,主要涉及肾之精气阴阳,肾与他脏、经络皮毛及形体官窍的密切联系。近现代名老中医群体拓展了补肾法的疾病谱,如用补肾法治疗白血病、再障、骨肿瘤、癌症等;补肾法广泛应用于养生保健和内外妇儿及皮肤五官诸科疾患的防治,贯穿生命的整个过程,体现了肾为先天之本,是生命活动的基础;补肾法治疗范围虽有所扩大,但其应用原则仍遵循传统中医理论对补肾法的认识,所用方药主要依法于前人经验,在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经典补肾方剂基础上加减化裁。
其他文献
我国在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问题中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实施廉租住房政策,向低收入家庭提供租金相对低廉的普通住房。而合理确定廉租住房租金补贴是实施廉租住房政策的重
环状RNA(circular RNA, circRNA)是由真核生物中的前体mRNA反向剪接产生的环状内源性RNA分子,分布广泛、结构稳定、序列高度保守,具有细胞和组织特异性。circRNA以多种方式参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收治的外科患者132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于两
新时期,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日渐受到重视。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要求,是高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高中生成长成才的要求。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多媒体的普及,人们的消费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消费观念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现代消费已经远远超越了对商品使用价值的诉求,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不单单
我国休闲农业产业正在逐步发展,效益逐年增长,休闲农业区提供给人们许多游憩机会,如观光的机会、活动的机会,以及体验的机会,满足了人们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但受到急功近利、
<正>六安市毛坦厂中学的校园里,整洁,安静,没有大的高考宣传标语。在行政楼三楼,好几间房间都属于"微笑教育工作站"。心理教师胡帮秀正在给那些来工作站的学生做心理咨询辅导
目的:通过对肝肾阴虚型干眼症患者采用"复明片"加减联合睑板腺疏通法临床治疗的疗效观察,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症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方法:对符合干眼症诊断标
汽车产业是一种通过产业集群而发展的产业,绝大多数国家的汽车产业都是通过产业集群的方式来提高竞争力、加快发展速度的。近年来,西安汽车产业集群快速发展,但西安汽车产业
紫杉醇是一种广谱化疗药,由于其作用独特,疗效显著,交叉耐药很少,而临床应用广泛,对肺癌、食管癌、乳腺癌、鼻咽癌等恶性肿瘤都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它也有不良反应,如用药后有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