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兆以太网中低电压高速模数转换器设计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以太网的数据传输率要求不断提高。现有快速以太网的10Mbps和100Mbps数据传输速率已不能满足许多应用的要求。因此,IEEE组织早在1996年就开始制订千兆以太网的相关传输标准,至1998年和1999年分别出台了基于光纤和5类非屏蔽双绞线的千兆以太网传输标准。 在基于5类非屏蔽双绞线千兆以太网模拟前端电路中,需要四个7—8比特分辨率、125MHz采样速率的高速模数转换器(ADC)把接收到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而在便携式数字示波器中也能见到高速模数转换器的身影,其分辨率为8比特、采样速率在100MHz以上。同时,高速中等分辨率的模数转换器在液晶显示驱动、雷达、硬盘驱动电路等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作为混合信号系统芯片设计中的一个瓶颈,高速模数转换器消耗大量的芯片面积、功耗和设计时间。在众多种模数转换器电路结构中,折叠内插结构具有高速、低功耗、面积小及易与数字工艺兼容等优点。在90年代中期以前,折叠内插结构的模数转换器基本上都是用双极型工艺实现的。由于CMOS工艺的发展和设计技术的提高,现在用CMOS工艺实现的折叠内插模数转换器越来越多。随着集成电路朝SoC的趋势发展,要求模数转换器在系统芯片中嵌入化。尽管折叠内插结构模数转换器相对而言具有面积小的特点,但已有的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的面积仍然在1mm~2左右或者更大,不利于模数转换器的嵌入式应用。 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论文对用于千兆以太网全集成8比特分辨率、125MHz(可工作在200MHz)转换速率、小面积模数转换器进行了设计研究。主要工作如下: (1) 设计了一个独创的采用全晶体管实现的折叠电路。与传统的采用电阻负载的折叠电路相比,该全新的折叠电路完全用晶体管代替了电阻负载。在共模输出电压方面,全晶体管实现的折叠电路具有更好的电源电压抑制能力,而且没有采用电阻负载,折叠电路的共模输出电压以及增益对工艺的偏差并不敏感。因此,后级电路不必要求有很宽的输入范围,可以运用较简单的电路结构及较小的晶体管尺寸。晶体管负载相对于电阻负载占用的芯片面积更小。这些都有助于减小整个模数转换器的功耗和占用的面积。 (2)采用分布式采样保持电路。与单独的采样保持电路相比,分布式采样保持电路更适合于折叠、内插等结构的模数转换器,且对电容的线性度要求不高,可以用MOS管栅电容实现,节省面积。另外,除了时钟电路变复杂外,后者在线性区域、动态性能、功耗等方面都优于单独的采样保持电路,且可以与预放大电路结合在一起,使得折叠内插模数转换器的结构更紧凑。
其他文献
随着嵌入式系统日趋复杂,功能日益增强,对嵌入式操作系统技术和嵌入式软件开发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主要包括:支持软件快速开发和升级、支持嵌入式软件的高度可配置性、轻便的
环保综合电价补贴政策是针对电力行业污染减排的政策工具,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补贴一刀切,难以调动企业积极性等问题。本研究基于实地调研数据,采用平均成本法对不同装机容量
军用电子元器件的采购,是我国军事行为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也是提升我国军事行业质量要求,确保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关键.在现有的军用电子元器件环节,采购环节面临着严峻
期刊
引言早在1970年,诺贝尔奖得主乔治·阿克洛夫就发表了《柠檬市场:质量不确定性与市场机制》,开拓了信息经济学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即以分析市场机制不完备为核心的逆向选择
期刊
财务会计属于会计专业当中的核心课程,在会计专业学习体系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对基础内容的延续,也是今后进行相关内容学习的重要基础。但是就中职《财务会计》这门课程来
通过对2016年8月10日15时30分左右龙圩国家气象观测场遭受雷击的事件进行分析,找出防雷设施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气象观测场的雷电防护技术和方法,确保气象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s, CPS)是一种通过融合计算、通信和控制与物理过程实现计算机世界与物理世界深度协作的复杂系统。相较于一般传统系统,信息物理融合
节能减排视在潜力(AP-ESER)能够有效反映一个地区节能减排的可达性,并为政策研发提供重要支撑。根据中国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现状及相关数据的可获得性,构建了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AP-ESER分析方法,并选用本土化的指标体系,采集2010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相关数据展开了实证研究,从能源投入、产业结构投入、劳动力投入和SO2排放4个维度深入探讨了各省(市、区)在不同维度上的AP-ESE
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多样个性的和谐共处和发展意味着个体的生存和生活状态与社会环境需要实现良好对接。多样性和谐共存的重要障碍之一即为社会排斥。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