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以共同开发、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提供某种公共物品为目的,政府授予私人组织特许经营权,以此为基础形成的合作关系,合作双方通过签署特许经营合同来规定彼此的权利和义务。PPP模式是政府与私人部门组成特殊目的机构(SPV),政府与SPV通过签订特许经营合同建立契约关系,由SPV全面负责项目的设计、融资、建设和运营。过去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中严重依赖传统的融资方式,其规划、建造、融资和市场运作等多方面的风险,都由政府信用提供“隐性背书”,这种融资方式不具有可持续性。推广PPP模式不仅是微观层面的技术创新,更是一场宏观层面的体制变革,可以持续有效地推动投融资体制改革、化解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转变公共产品的供给机制。在经济新常态下,变革传统的项目融资模式,建立多方资金参与、风险收益匹配的新型融资模式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不远的将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模型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为民间资本进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加便捷的通道,这一运营机制的打开,将会促进地方融资平台在融资模式中的地位前进一大步,跃升为地方基础建设项目的主导模式。在这一过程当中,银行将在新的领域面临不小的挑战,较之以前在项目融资中所扮演的角色就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体现在融资方式、还款资金来源、风险控制及管理等诸多方面。PPP模式的本质是政府、企业及其他机构基于项目形成有机的合作联盟,实现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共赢。从前景看,合理、有序地化解地方债务,推动新型城镇化将为PPP奠定广阔的基础,而现代财政制度的逐步建立将为PPP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PPP将成为全社会资金最大的投资机遇,成为商业银行热衷的优质长期资产。PPP将对银行的基建项目贷款乃至全行的风险管理产生深远影响,也给银行的经营发展带来一系列的重大机遇。文章基于此,分析PPP项目融资的特点,并列明与普通贷款的区别及优势,结合商业银行PPP项目的服务方案,以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为基点,一个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分为六大阶段,前期准备、招投标、融资、建设、运营或拥有(补贴)、转让或移交。在PPP模式下,银行的风险控制和管理将对项目全生命周期进行覆盖,全方位的参与项目的建设、运营和移交,将六个阶段的风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防控,将各个细节都纳入传统银行风险管理当中。PPP项目开立阶段,商业银行就可以签署各种合同和条款,显著降低了普通贷款常有的信息不对称现象。采用签订法律合同的方式将风险进行分散,项目各方承担适合自身的风险,有效的防止了风险错配问题。同时银行也发挥自身优势,运用强大的精算能力明确信贷资金风险点。银行设计出详细合理的融资结构,以项目建设完成后的营运利润及剩余自有资金为第一还款来源,一般性担保责任由地方政府财政承担,做好财政承受能力测试和物有所值评价,这样才能更好的在风险控制中完成获利。本文提出了商业银行防范风险的相关建议,以泰安宁阳县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为案例,分析商业银行在实际参与PPP项目过程中的服务方式与风险管理,希望抛砖引玉,共同推动PPP项目融资模式在我国的研究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