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高血压是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心血管综合征”,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也是心脑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几年进行的全国范围内高血压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高血压患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而高血压作为心血管疾病、脑卒中和认知功能损害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从而引起了广泛的重视。作为一类特殊人群的绝经后女性伴随着雌激素的减退,高血压及其相关器官损害(HMOD)的疾病如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及认知损害的发病率明显上升。雌二醇已被证明是一种神经保护剂,可以对抗神经细胞的退化,延缓女性的认知能力下降的程度,对于维持正常认知功能尤为重要。雌二醇还可以诱导其他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变化,包括纹状体、杏仁核和皮质。因此针对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提出更合理的降压方案,以预防、延缓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及发展迫在眉睫。本研究探讨了是否缬沙坦可剂量依赖性地影响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的认知功能。方法:筛选2017年1月1日到2017年9月30日就诊于我院高血压门诊及住院部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2例。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均符合纳入标准。前3个月血压调整期4名患者退出研究,10名患者血压难以控制,因此不纳入本研究,高血压门诊继续治疗。大剂量缬沙坦(273mg±15.81mg)的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组34人,平均年龄56.55±7.12;单剂量缬沙坦(80mg)的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组34人,平均年龄56.43±5.27;同时选取我院体检中心无高血压的正常同龄绝经后女性组34人,平均年龄56.62±6.17。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观察其各项指标变化。分别记录各组受试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随访时的诊室收缩压及舒张压(SBP,DBP),并测定孕酮(P)、促黄体生成素(LH)、催乳素(PRL)、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睾酮(T)、血常规、生化全项等血液相关指标进行安全性监测,并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及左室后壁厚度、左心室重量指数,检测血管功能:中心动脉压、踝臂指数,用动态血压评价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并进行治疗前后MMSE、MoCA认知量表的评价。以上数据均采用软件SPSS22.0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非正态分布的数据先进行相应转换,使其转换为正态分布后再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三组治疗前后,在年龄、身高、体重、BMI、血常规各项指标及生化全项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大剂量缬沙坦的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后MMSE认知量表的定向力、注意力及计算力及MoCA认知量表的定向力、抽象、延迟回忆、视空间及执行能力等方面较前明显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单剂量缬沙坦的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MMSE认知量表的语言能力较治疗前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心动脉压检测中,不同剂量缬沙坦治疗后cfPWV较前明显改善(P<0.05),另外结果显示大剂量缬沙坦治疗后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组在Alx、Alx75HR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激素方面,大剂量缬沙坦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组在P、E2及小剂量缬沙坦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组在E2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治疗前后两组心脏彩超、动态血压、踝臂指数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伴随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不同剂量缬沙坦对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性激素和动脉硬化等方面改善程度不一致,服用大剂量缬沙坦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改善较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