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文化研究的兴起,在翻译研究领域学者对翻译的传统含义的理解也发生了转变,翻译不再仅仅被看作是一种跨语言的活动,更是一种文化交际。文化因素在翻译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奈达甚至认为,“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来说,双文化能力甚至要比双语能力更为重要”(Nida,1993:110)。能够认识到各种文化因素对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并对这些因素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总结,对于最终揭示翻译活动的规律、丰富翻译理论的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然而,就中国现今的研究状况来看,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翻译科学和实践的人却屈指可数。显然在这一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 从跨文化角度来看翻译,我们发现文化差异是翻译中的主要障碍。一种文化里不言而喻的东西,在另外一种文化里却要费很大力气加以解释。笔译和口译中的最严重的错误,往往不是因为语言表达不当造成的,而是因为错误的文化假设所导致的。因此,不对源语和译语间的文化差异作恰当的处理,就不会有成功的译文。在本文中笔者力图对翻译中的中西文化差异进行探讨,提出了一些翻译方法,分析了影响选择方法的可能因素,以期对翻译实践有所帮助。 全文共分四章,加上引言和结束语共六个部分。 在引言中,笔者简要论述了从文化差异角度研究翻译的意义及选择此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一章题为语言、文化与翻译,主要探讨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及文化的概念,主要特征及分类。指出文化和语言浑然一体,紧密相连。要认识一种文化就必须借助该文化的语言;而要理解词语的意义,就必须考虑它的文化。若把语言比喻为文化这个有机体中的心脏,那么,如同在做心脏手术时人们不能忽略心脏以外的身体其他部分一样,我们在翻译时,也不能冒险将翻译的言语内容和文化分开来处理。 第二章是对文化差异和翻译的概述,指出文化间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文化共性提供了相互理解的基础,它们使翻译和文化交流成为可能。文化差异则是翻译的主要障碍和困难。好的译者不仅要发现文化差异,更要想尽办法来减少翻译中文化差异所造成的困难。 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第三章从符号学的角度研究意义,主要探讨了三种语义非对等,即指称意义的非对等,语用意义的非对等和言内意义的非对等。指称意义是指语言符号和它所描绘或叙述的主观或客观世界的实体之间的关系。语用意义是指语言符号与语言符号使用者之问的关系,它包括表征意义,表达意义,联想意义,社交意义和祈使意义。言内意义是指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它具体体现在语言、词汇、句法和语篇等层次。译者首要的责任应该是使三者达到最大限度的对等。 第四章集中探讨处理文化差异的翻译方‘法,即归化和异化。归化强调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而异化则主张以源语文化为归宿。作者指出翻译目的、文本类型、作者意图、读者对象及译者对源语和译语文化的态度都将影响译者对翻译方法的选择,归化和异化都能在目的语文化中完成各自的使命,因而也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归化和异化相辅相成,不可分隔。成功的译文依赖于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 结束语是对本文的回顾和前瞻。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局限与缺憾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并期待专家学者的批评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