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泽东农村工业化思想是关于中国现代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中国工业化道路问题的延伸和阐释,又是对解决“三农”问题的理论探索。这一理论回答了如何加速国家工业化的重大问题,同时也回答了如何加速农村、农业的发展,富裕农民的重大问题,从而也探索了缩小三大差别、平衡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深入研究毛泽东农村工业化思想,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引用大量的历史材料,并结合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际,较系统地论述了毛泽东农村工业化思想。毛泽东农村工业化思想从50年代后期开始正式提出,人民公社化时期付诸实践,毛泽东这一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复杂的历史条件。世界现代化大趋势及世界农业的现代化、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的经验教训是毛泽东农村工业化思想形成的国际条件;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以及中国农村生产力的落后现状是毛泽东农村工业化思想形成的国内条件;毛泽东对三农问题的始终关注以及其本人伟大的创新精神、深厚的理论功底是毛泽东农村工业化思想形成的个人条件。毛泽东农村工业化思想是指毛泽东同志在探索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实践中,从中国农村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出发,以发展农村中小型工业企业加速推进国家工业化为主要内容,以工业化的生产方式、经营模式进行农业生产,同时又对农业进行技术改造,以实现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进而消除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力劳动体力劳动的差别,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思想。毛泽东农村工业化思想的内容相当丰富,其基本内容是科学的,是符合中国实际的,是毛泽东探索中国工业化道路实践的理论结晶。本文从总体上把握了毛泽东农村工业化思想,并从毛泽东关于农村工业化的性质、农村工业化的目标、农村工业化的经营方针、农村工业化的服务对象、农村工业化的资金来源、农村工业化的组织形式、农村工业化的主要动力等七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毛泽东农村工业化思想在实践上曾一度推动了我国农村工业的发展,在理论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具有极高的理论意义:在现代化、工业化的途径上,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在解决三农问题的方法上,提出了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在中国农业的发展目标上,提出了农业现代化的思路;把农村工业化问题同消灭三大差别联系起来,赋予社会发展的深层次意义。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毛泽东农村工业化思想在实践中存在着历史局限性:受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影响,没有跳出计划经济的窠臼;由于受“左”的思想的影响,在农村工业化组织模式上片面追求“一大二公”。尽管毛泽东农村工业化思想在实践中存在着历史局限性,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立足国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把握“两个趋向”的现实形势,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在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倡导农业走产业化之路;将城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同时并举;坚持均衡发展,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