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城市餐厨垃圾逐年增加,餐厨垃圾经厌氧消化后的剩余固态沼渣富含多种营养成分,适于堆肥资源化利用。然而经过厌氧消化后的餐厨沼渣因含水率和氨氮含量高、C/N低和难降解有机物较多等问题影响其堆肥效能。随着生物可降解塑料在餐厨行业的推广,大量生物可降解塑料制品在餐厨垃圾处理厂前端被机械筛选富集。被富集的塑料制品与餐厨沼渣一起被外运填埋或焚烧,增加了餐厨垃圾处理厂运行成本。有研究表明,生物可降解塑料在畜禽粪便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878214)“复合污染环境下粪便好氧堆肥过程次生污染物强化削减技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餐厨垃圾逐年增加,餐厨垃圾经厌氧消化后的剩余固态沼渣富含多种营养成分,适于堆肥资源化利用。然而经过厌氧消化后的餐厨沼渣因含水率和氨氮含量高、C/N低和难降解有机物较多等问题影响其堆肥效能。随着生物可降解塑料在餐厨行业的推广,大量生物可降解塑料制品在餐厨垃圾处理厂前端被机械筛选富集。被富集的塑料制品与餐厨沼渣一起被外运填埋或焚烧,增加了餐厨垃圾处理厂运行成本。有研究表明,生物可降解塑料在畜禽粪便堆肥条件下可实现有效降解。因此,将低C/N的餐厨沼渣与高含碳量的生物可降解塑料进行同步好氧堆肥处理是目前餐厨垃圾处理厂内固废处置的经济可行方案。针对以上提出的堆肥工艺,本研究在沼渣堆肥过程中投加两组不同含量的生物可降解塑料(1%和10%)来探究堆肥过程中塑料降解性能及对堆肥产品腐熟以及氮素损失的影响,为餐厨垃圾处理厂的餐厨沼渣和生物可降解塑料的资源化处置提供理论支撑。但餐厨沼渣中难降解有机物较多,可能会限制餐厨沼渣与塑料共堆肥效果,而已有研究表明,市政污泥可以提高沼渣堆肥过程对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能力,因此,本研究尝试向沼渣堆肥体系中投加部分市政污泥,来强化沼渣堆肥体系中塑料降解及对堆肥过程影响。在塑料降解特征方面,高低组塑料含量(H、L)在纯沼渣堆肥体系(W)和沼渣污泥堆肥体系(WS)的堆肥结果表明,WL、WH、WSL与WSH组的塑料生物分解率分别为4.90%、0.40%、1.95%和0.63%,表明30天堆肥周期内塑料矿化度低。进一步对塑料降解行为进行表征发现,塑料降解过程存在微生物附着、孔洞腐蚀、内部裸露和裂缝形成四个阶段,且降解过程中塑料分子链上发生C-H、CO和C=O等化学键的断裂,导致塑料分子量下降。但堆肥处理后塑料热稳定性和结晶度增加,表明塑料降解主要集中在非结晶区域,堆肥处理对塑料结晶区域和交联结构的降解效果不明显,从而解释塑料生物分解率低的原因。此外,在纯沼渣堆肥体系和沼渣污泥堆肥体系中塑料破碎周期分别为20和15天,表明接种污泥可以加速塑料的裂解。在堆肥产品的腐熟方面,荧光区域积分结果表明,WCK、WL与WH组富里酸和腐殖酸累计占比分别为0.42、0.61和0.57,添加污泥后,WSCK、WSL与WSH组富里酸和腐殖酸累计占比0.62、0.55和0.56,即WCK组的堆肥产物腐熟度低,投加塑料或接种污泥可以促进堆肥产物的腐熟。16S r RNA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餐厨沼渣细菌群落单一,不适于好氧堆肥体系。投加塑料通过诱导Sphingobacteriales、Myxococcales、Rhodospirillaceae和Actinomycetales等多种细菌的富集,提高堆肥体系对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能力从而实现了堆肥产品的稳定腐熟。沼渣污泥堆肥体系中,来自好氧活性污泥反应体系的污泥与厌氧体系内的餐厨沼渣的细菌群落组成差异显著,接种污泥后堆肥体系内细菌对好氧发酵体系适应性强,细菌群落多样性增加,增强了对沼渣内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能力,同样促进了堆肥产品的腐熟。在堆肥过程氮素削减方面,纯沼渣堆肥体系中,WL与WH组NH3排放量与WCK组相比削减了32.68%和34.11%;沼渣污泥堆肥体系中,WSL和WSH组NH3排放量与WSCK组相比削减了13.90%和11.25%。通过对NH3和NH4+-N的分析发现,NH3排放主要集中在高温期,高温期内所有塑料组的NH4+-N含量增长减慢,分析表明塑料组内微生物优先利用塑料内部易降解的碳水化合物进行有机碳代谢从而减缓了对含氮有机物的氨化过程,减少高温期NH3的生成排放,从而实现氨气削减。与各自堆肥体系的空白组(WCK与WSCK)相比,WL和WSL组N2O排放量分别减少了28.57%和33.33%,而WH和WSH组N2O排放量分别增加了1.86和1.33倍。通过对NO2--N、硝化(amo A、hao和nxr A)和反硝化(nar G、nir K、nor B和nos Z)功能基因的分析发现,N2O排放主要集中在高温期,高温期内低含量塑料组(WL与WSL)的NO2--N含量低且nor B基因丰度明显减少,抑制了NO2--N还原为N2O过程,从而减少N2O的排放。而高温期WH组的NO2--N含量高且其nir K基因丰度在堆肥前期较高,促进NO2--N还原为NO,NO氧化后促进了N2O排放。结果表明高低含量塑料均可削减纯沼渣堆肥体系和沼渣污泥堆肥体系中NH3排放,而低含量塑料可进一步削减两个体系中N2O排放。
其他文献
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2,4,6-三氯酚是一种常见的卤代芳烃类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环境中,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本论文研究了不同类型、不同粒径和不同浓度微塑料短期接触和反复接触对2,4,6-三氯酚厌氧生物脱氯的影响,并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解析了微塑料影响下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演替和分子生态网络关系变化,揭示
21世纪以来有关重金属污染和引发的危害事件层出不穷,特别是铅污染尤为严重,我国存在一部分企业工业,例如印染、电镀、电池等行业,由于长期没有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其设备老旧、技术落后,甚至存在偷排漏排等问题,导致一些环境中的铅污染严重,亟需治理。除此之外,根据统计计算,我国每年约产生五千万余吨的80%含水率污泥,市政污泥本身属于危险固废,其中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和病原体,必须对其进行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而
污水再生回用是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严重的重要举措,改良现有工艺保障再生水水质安全和稳定性是再生水领域的研究热点。混凝作为最常用的污水深度处理工艺无法使城镇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稳定满足要求。本文依次采用提高混凝剂投加量、同步氧化混凝、MIEX树脂加载混凝三种方式对混凝工艺进行强化,考察混凝过程中污染物去除特征与强化混凝机理。对最优的强化混凝工艺在高密度沉淀池内进行,探究其工程应用的可行性,并对出
纳滤技术因其高效的截留性能已广泛地应用到污水处理和废水回用中,但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含有高浓度无机盐和难降解有机物的纳滤浓水。传统的浓水处置方式存在环境风险和对人类的威胁,且浓水中可能有价值的成分通常未被回收利用。为了去除纳滤浓水中的有机物和离子(Ca2+、Mg2+、SO42-),本研究构建了一种两步离子交换膜电解工艺,以阴离子交换膜电解(AEM电解)作为第一步,阳离子交换膜电解(CEM电解)作为第二
水作为生命之源对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总供水量中,我国地下水供水量占比超过3成,其中哈尔滨地区地下水约为67亿立方米。此外,一些特殊类型的地下水还具有医疗价值、工业开采利用价值、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价值等。但由于化肥的过量使用、重工业基地重金属污染、地下水超采等一系列人为活动对地下水产生了大量污染,危及人们的饮用水安全,因此地下水保护工作亟需开展。可渗透反应墙(PRB)技术作为一种原
近几十来,药品和个人护理用品(PPCPs)、有机除草剂(OHs)和内分泌干扰物(EDCs)等有机微污染物大量频繁的使用导致其在污水厂、地表水、地下水和饮用水等各类水生环境中频频被检出。基于高碘酸盐(PI)的高级氧化工艺因其高效稳定、氧化去除有机物速率快等优点逐渐引起重视。高价态金属-氧化物种在过渡金属催化活化的高级氧化体系的生成多有研究和报道,Mn(Ⅱ)作为活化剂催化PI的高级氧化体系氧化有机物也
在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的大背景下,部分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负荷大,需要在现有的设施基础上进行原位强化。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Membrane Aerated Biofilm Reactor,简称MABR)具有曝气能耗低、脱氮能力强的优点,可以在原位提升污水处理负荷的同时实现节能降耗。在MABR工艺中,透气膜既是实现无泡曝气的材料,也是生物膜的载体,这就对透气膜的膜材料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亲水膜和疏水膜在MA
教学活动分为施教和受教两个方面,缺其一则不能实现,在学生眼中,高质量教学即是“好的教学”。从教学供给的角度,“好的教学”要具备显著的教学魅力、专业的教学素养、良好的师生互动等特征。基于学生的成长和收获,“好的教学”要具备课程质量高、教学师资优、教学环境好、实用性强等特征。学生需要的高质量体育教学包含“务实、高质、创新、内掘”四种特质,并且要持续性关注学生的需求,维持学生需求与教育供给的动态平衡。
阿特拉津(ATZ)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除草剂之一,其具有一定的毒理性、水溶性、土壤淋溶性、化学性质稳定、容易转移到水环境中并长期存在,对水质安全和生态系统的稳定等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臭氧催化氧化技术具有绿色环保、高效稳定等特点,可以高效去除水环境中的阿特拉津。本文创新性地制备了一种富氧空位二氧化锰催化剂,利用其催化臭氧氧化水中阿特拉津,并考察阿特拉津氧化降解过程的效能与机制。富氧空位二氧化锰催化剂利
通过重力平衡可以减少电机驱动力矩,减小振动,便于控制,从而提升机器人整体性能,同时减少电机的电流消耗,节约能源。以Delta并联机器人为研究对象,以连杆-弹簧机构作为优化方案,通过对连杆-弹簧机构进行设计,完成重力平衡优化,以电机力矩为优化指标,通过理论推导、仿真、实验验证分别对重力平衡效果进行研究,通过实验数据对机器人性能进行分析,首先,对Delta并联机器人进行重力平衡研究,首先进行运动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