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长宽比(皮瓣长与筋膜蒂长之和/筋膜蒂宽)对皮瓣部分坏死的影响。方法:对2001年4月至2010年4月间179例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资料和手术图片回顾性分析。患者男139例,女40例,年龄3-78岁,平均32.4岁。各种外伤所致皮肤软组织缺损159例(88.8%)。皮瓣大小5cm×4cm-20cm×15cm,筋膜蒂宽2.5cm 1例、3.0cm 14例、3.5cm 10例、4.0cm 119例、4.5cm 14例、5.0cm20例、6.0cm 1例,其中蒂宽3.0-5.0cm 177例(98.8%),皮瓣长加筋膜蒂长10.0-30.0cm,平均(19.00±4.16)cm。皮瓣长宽比(2.83-7.14):1,平均(4.72±0.96):1。皮瓣分为成活组(包括完全存活、远端表皮坏死和伤口裂开的皮瓣)和部分坏死组;根据皮瓣长宽比,将皮瓣分为A组(长宽比<4:1),B组(4:1≤长宽比<5:1),C组(5:1≤长宽比<6:1)和D组(长宽比≥6:1)。皮瓣采用先显露腓动脉穿支,再逆行切取皮瓣的顺逆结合法切取,数据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79例皮瓣,完全成活141例;皮瓣远端表皮坏死及伤口裂开18例,14例换药、3例二期缝合、1例植皮后创面愈合;皮瓣部分坏死20例(11.2%),8例植皮、3例二期缝合、3例换药、3例另行皮瓣覆盖后创面愈合,3例截肢。皮瓣A组45例,部分坏死5例(11.1%);B组61例,部分坏死2例(3.3%);C组52例,部分坏死9例(17.3%);D组21例,部分坏死4例(19.0%)。B、C、D组皮瓣部分坏死率依次增高。A组与B组、C组与D组两组间比较,皮瓣部分坏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皮瓣部分坏死率低于C组(P<0.05),皮瓣部分坏死率长宽比<5:1组(6.6%,7/106)低于长宽比≥5:1组(17.8%,13/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长宽比≥4:1以后,皮瓣的部分坏死率随着长宽比值的增大而有相应增高趋势;长宽比<5:1时,皮瓣部分坏死的可能性较低,成活较可靠;成活皮瓣的长宽比可达(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