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鱼台县志·方言》(1997)后再未有对鱼台方言的系统化考察,在钱曾怡先生的《山东方言分区(稿)》中也未列有鱼台县,根据方言调查“一县一点”的原则,对鱼台方言的语音、词汇进行考察,以期为山东方言的研究提供一些资料。语音部分,在描写的基础上梳理鱼台方言声、韵、调的历史来源,同时对声、韵、调的搭配规则及语流音变的规则进行探讨。鱼台方言是由20个声母,38个韵母,4个声调所组成的语音系统,与普通话的语音系统略有不同。首先声母没有ts、tsh、s三个舌尖后音,且z变为z,增加舌面后、浊、擦音Y,除此之外,其余17个辅音声母及1个零声母与普通话相同。而韵母中(?)、(?)变为(?),αu、iαu变为(?)、i(?),o、uo变为γ、uγ,γ变为(?),iε变为iε、i(?),ou、iou变为(?)u、i(?)u,以-n为韵尾的韵母都鼻化,以-η为韵尾的韵母除u(?)η消失之外,其余部分没有发生变化,由普通话中39个韵母变为38个韵母。声调与普通话声调相似,都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但调值不同,以五度标记法表示,即为阴平213,阳平52,上声55,去声512。考察过程中发现鱼台方言中元音鼻化比较齐整的呈现了张光宇先生所归纳的二类鼻化,即-an、-(?)n组韵母全部鼻化,而-aη、-(?)η组韵母未鼻化,根据“vn→v→v”的鼻化运动规律推测鱼台方言中-aη、-(?)η组韵母将会继续鼻化,同时根据“孰先鼻化,孰先消失”的原则,鱼台方言中的鼻化元音将会逐渐演变为单元音韵母。词汇部分,调查所得词汇4656条,其中单音节词556条,占比约12%,双音节词2811条,占比约60%,三音节词1046条,占比约22%,四音节词194条,占比约4%,五音节词及五以上音节词47条,占比约1%。同时从构词法及词类两个方面对所得词表进行考察,发现鱼台方言中有较为丰富的词缀,比较具有地域特色的有前缀“般、蹦、踢、焦”、中缀“里、而、不、巴”、后缀“拉、叉、乎、喽”;另外形容词的生动形式也极具地方特色,在表示程度加深时,除采用反复叠加和增加词缀的方法外,还常用表示少量的量词“点儿”以及副词“挺、很、忒、更、最”、“可、死、真、老”、“X着来”等来表示。在方言调查的过程中发现老中青三代在人称代词上面有着明显的代际区分,如对于父亲,老年人称为“大大”,中年人称为“爹”,青年人为“爸爸”。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大致有三,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种原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共同形成了这种现象。而将此问题扩展到普通名词中,我们发现词汇用法的代际差别是普遍存在的。这是由于生活水平提高,许多事物退出历史,年轻人已经不了解他们。同时,由于信息技术进步极大地缩减了信息扩散的成本,而推广普通话使普通话具有极其强势的地位,词语新陈谢速率增加,也为方言词汇的代际差异的形成提供了条件。青年人不会使用老名称,喜欢使用网络语言和普通话,老年人仍习惯用老名称,中年人则喜欢根据交际对象的不同而使用新旧两种名称,因此造成代际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