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学位论文是学术英语的一种重要形式。学术英语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自80年代以来,学术英语研究的重心开始从语域分析、修辞分析逐渐转向语类分析。语类的早期研究源于亚理士多德关于文学“类型”的观念,主要局限于文学作品。俄罗斯学者巴赫金率先将语类的概念和研究扩展到非文学领域,关注文本/语境和符号模态的关系。近30多年来,语类研究一直是语言学界话语研究中的一个热点,特别是对国际期刊论文的语类分析。然而,尽管现有研究对论文语类的探究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其在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等方面仍存在某些不足:一是不少研究仅关注某一特定视角,而忽略了其他方面,断面式研究较多;二是研究方法比较单一,且经验式研究较多,理论深度不够;三是研究重心多为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的研究相对薄弱。从这个意义上讲,综合多种方法,从多维视角深入研究英语学位论文语类的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研究以语类理论为背景,以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硕士学位论文为主要研究样本,以美国ProQuest数据库中英语本族语者的同类论文为参照语料,采用文本分析、语境分析和批评分析的方法,探究学位论文语类的本质特征。本研究试图探析的问题是:(1)中国英语学位论文在语步结构上有何特点?(2)中国英语学位论文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征?(3)中国英语学位论文的学科期待是什么?具体而言,我们首先运用语步结构分析方法探究了样本语料的宏观结构模式,以及论文引言和结论部分的微观语步;其次,运用Coh-Metrix和Vocabulary Profiler等研究工具分析了样本的语言特征;再次,通过政策性文件解读、个别访谈和小组访谈等方法,考察了英语硕士学位论文的学科期待;最后,从批评的视角分析了英语硕士学位论文语类在生成、传播与接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文本分析显示,与国外学位论文相比,中国英语学位论文在语步结构和语言运用上都有其特点:尽管绝大多数论文都采用传统简单型语篇组织模式,但它们在组织各部分内容时却常采用“螺旋式”的展开模式,不进入主题;在建构基本框架时往往只是进一步陈述相关文献,而没有建构起真正意义上的理论框架;在引言中,通常用较长的篇幅陈述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而很少指出前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在总结研究结果时,常偏离研究问题;在评价研究结果、阐明研究意义和提出研究展望时,往往流于形式。此外,在词汇语法资源的使用上,中国学位论文也显得比较单一,缺乏多样性。通过文本分析和语境分析,我们发现中国学生在学位论文写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在阐述论文重要语步时往往不到位,以致无法有效地创建或巩固研究空间;不少学位论文“形似而神散”,很难实现作者的交际目的;(2)较少使用否定表达,人称代词等手段来表明自己的立场观点;(3)在文献引用上,表现出对“权威”的崇拜。这些问题表明,中国学生未能有效地建构起应有的作者身份。通过解读各类政策性文件,我们发现英语学位论文承载着明显的学科期待。这些期待集中反映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术机构对英语学位论文写作目的、内容、结构、语言和规范等方面的一般要求。个别访谈和小组访谈的结果显示,英语学科社团主要成员对学位论文的期待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语境分析表明,英语学科对学位论文的期待与现实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从而表现出某种“失落”。反观中国英语学位论文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无论是作者身份的“迷失”,还是学科期待中的“失落”,我们发现学生缺乏必要的学术训练,学术根底薄弱是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分析表明,以下三个因素影响了学生学术素养的提高:一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某些决策性失误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大环境;二是不少高校英语课程的设置未能充分考虑学生学术素养训练的需求;三是学生在时间和精力上的投入不够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不足影响了学生学术水平的提高。从本质上讲,语类是人们对特定语境做出反应和期待、高效“做事”的一种话语方式。语类分析从语境的视角整体讨论并解释特定语类的交际目的及其生成的缘由,试图揭示隐藏在语篇背后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和认知上的动因。在高等教育的语境下,学位论文语类必须符合特定学科的期待和“以言行事”的规范,有明确的交际目的,这些都有其学科文化和认知上的动因。从这个意义上讲,运用语类分析探讨学位论文语类的本质特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通过探讨英语学位论文的学科期待,我们既可以揭示英语学位论文写作中各种机构性语境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也可以了解学科社团成员在这一语类实践活动中的各种需求,从而为制定有关政策提供重要依据。其次,通过综合运用文本分析、语境分析和批评分析方法深入探讨中国英语学位论文语类在生成、传播和接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本研究不仅可以为英语学位论文乃至整个学术英语研究提供重要反馈,而且可以为设置相关课程、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提供重要参考。本研究从语篇走向语境,力图揭示英语学位论文语类的本质特征,其理论意义与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坚持问题导向,通过语料库分析等经验主义的方法研究英语学位论文的语类特征,有利于深入探讨语类语篇和语言选择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重视语类理论即理性主义的方法对语言现象的“洞察力”。这种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有机结合,符合语言学研究的正确方向。(2)视学位论文写作为一种话语实践活动,采用文本分析、语境分析和批评分析三种方法全面探析了学位论文的语类特征,这一研究不仅有利于人们深入了解学位论文生成、传播和接受的过程,而且有利于指导我国学生的学位论文写作,提高其学术素养。(3)选取学术英语中相对薄弱的学位论文作为研究对象,特别是聚焦于我国英语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这是我国学者参与国际语类和学术英语研究的一种积极努力,有利于推动学术的“多样性”和理论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