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在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增速有所放缓,面临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问题。在这个大背景下,研究信息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认识信息技术渗透影响经济增长的客观规律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信息化包括信息化应用和信息基础设施两个紧密联系的方面,这里的工作将信息化应用具体化于信息服务,信息基础设施具体化于宽带网络。采用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信息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这一基本问题出发,沿着经济分工理论脉络研究信息服务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基于扩展的索罗经济增长模型测度宽带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实际影响,然后逐步深入到微观层面,建立起信息服务与宽带网络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认识宽带网络对信息社会的基础支撑作用,对宽带骨干网络互联互通的激励机制进行初步设计,最后对互联网下的经济分工新形态做一归纳总结。得到了以下研究结果。基于Yang-Borland经济增长微观机制模型,建立了信息服务与分工演进的关系模型,得出在分工演进的经济中,分工水平与信息服务占总经济的比重呈正相关的推断。信息服务是分工演进过程中,不断增长的非直接生产成本或通常所说的迂回生产成本的一部分。分工演进需要信息服务的支撑,而分工的演进也会促进信息服务的专业深化,信息技术在不断积累中取得突破,在新的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市场交易、生产组织得以不断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将分工演进推向深入,经济持续增长。理论推断得到了基于国内外信息服务业发展数据的支持。基于中国29个省际单位2007-2013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差分广义矩估计方法,得出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占GDP比重增加1%,人均GDP增长0.234%的估算结果。根据2000年至201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测度了宽带基础设施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宽带引入提高了人均GDP约2.4%,宽带渗透率每增长10%,人均GDP年增长率提高约0.19%。基于中国宽带渗透数据的分析表明,当宽带渗透率达到约10%后,宽带渗透对人均GDP年增长率的贡献率增加。宽带区域差异性分析表明,中国东部地区宽带渗透快于中西部地区,宽带对东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显著的。尽管西部宽带渗透水平与中部接近,但宽带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还不显著,可能的原因是其整体的信息化应用水平距离中部、东部地区有较大差距。建立了一个信息传输投入与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生产效率的关系模型,说明信息传输成本和技术水平对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的发展具有直接影响。进而,对信息服务部门生产效率与宽带网速的关系作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是二者存在正相关。宽带市场结构分析表明中国互联网骨干网络直联市场存在歧视性定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而这从根本上影响了中国互联网网络传输效率的提高。应用成本未知条件下规制垄断企业的Baron-Myerson模型,结合中国实际,推导出了骨干网络互联成本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规制价格和对主导厂商的补贴形式,并进行了数值模拟以验证政策的可操作性,这个结果可以为宽带网络优化激励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互联网的普及,创造了一个互联互通的信息世界,随着物联网技术的突破和应用,信息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趋同加速,这为生产者之间更高水平的协作提供了技术可能,消费者将更深入地参与到产品的设计和生产环节,经济分工将进一步演进,专业不断深化,经济持续增长。最后,本文对信息服务发展、宽带网络建设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并对下一步的研究做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