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漫长的哲学史中,关系问题一直是重要的哲学问题。亚里士多德是关系理论的奠基者。他将关系纳入到他的范畴体系之中,初步确立了关系在整个范畴体系中的地位。在亚里士多德的范畴体系中,关系词在主谓判断的命题中只能作谓词,而不能做主词。谓词所表达的偶性只能存在于主词所表示的实体中。但是,关系与其它偶性不同的特点在于,它不是某一个实体的偶性,它存在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实体之间。关系的这种特点与亚里士多德关于谓词依存于主词的思想不统一。亚里士多德确立的主谓判断的命题形式成为关系逻辑出现以前所有哲学分析所依据的命题形式。关系与亚里士多德关于实体与偶性关系思想的冲突延续到近代以前的各种哲学中。围绕解决这种冲突,各派哲学家对关系问题的哲学本性进行了持久的争论,其中中世纪的争论最典型。近代的哲学并没有突破亚里士多德基于主谓判断而提出的实体与偶性的思想,所以关系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关系问题是20世纪之交英美哲学的重要主题。各派哲学突破了亚里士多德基于主谓判断而提出的实体与偶性的思想,他们认为命题表达的对象不是实体,命题是一个整体,它表达的对象也是一个整体。这些哲学家的主要分歧在于他们对命题表达的整体的理解不同。新黑格尔主义认为命题所表达的整体是“绝对实在”,而分析哲学认为命题表达的整体是“事实”,而詹姆斯等实用主义者否认有整体的存在,他们认为命题表达的对象是镶嵌的整体。基于对命题所表达的对象的不同理解,新黑格尔主义提出了绝对主义的关系主张,他们认为外在关系理论都是不正确的;而分析哲学家罗素提出的是类型论意义上的外在关系理论,而摩尔根据常识理论认为外在关系和内在关系都是存在的,而维特根斯坦则否认关系作为共相而存在;詹姆斯的关系理论是一种镶嵌的关系理论。艾温对内在关系理论和外在关系理论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调和了内在关系理论和外在关系理论之间的矛盾,是20世纪之交关系问题的哲学争论的系统总结。但是关系问题的讨论并没有完全结束,直到今天,它还是哲学研究的热点。解决关系问题的关键在于区分关系直接构成的整体与关系指涉的整体,以及区分共相的事实与经验的事实。内在关系理论和外在关系理论在揭示不同类型的关系事实中都有合理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