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洛阳城遗址的分期和空间关系的考古学研究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qlog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隋唐洛阳城考古工作开展较多,文献资料丰富,前辈学者也在城市外部形态和内部布局复原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本文以考古资料为基础,结合丰富的古代文献记载,以隋唐洛阳城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1、隋唐洛阳城在其三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城市角色和功能的转变;2、洛阳空间和空间关系所反应的城市状况,包括城市空间所反应的权力等级、防御程度、开放与封闭性、社区和公共空间等。  地层学和类型学仍然是本文分析基础材料的主要方法。地层学的相对年代判断为认识城墙、城门、道路、建筑等各类城市遗迹的兴建、使用、废弃过程提供了最科学可靠的方法。结合类型学分析遗迹中的遗物更能准确判断这些遗迹的年代范围、甚至是使用者的不同身份。本文探讨的问题涉及时间上的变化过程,因此对于研究对象隋唐洛阳城址内的遗迹首先要进行分期研究,也就是本文第二章的内容。曾经作为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的隋唐洛阳城,在考古学上的证据就是仓窖遗址,第三章将对隋唐洛阳城的仓窖遗址进行分期,并进一步分析隋唐洛阳相关的漕运情况。第四章总结前两章研究成果分析隋唐洛阳城功能地位的转变,即解答本文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文章探讨的另一个问题涉及城址空间的研究,但文中并不进行布局分析,而是针对城市空间的防御程度和里坊制下的空间两个问题展开探讨,即本文的第五章和第六章。  隋代洛阳设计营建时的功能定位是都城,之后功能地位多次反复,但始终是隋唐第二大城市,拥有仅次于长安的城市规模和人口。同时洛阳位居天下之中,临近运河航道,曾是帝国的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隋唐洛阳城300多年经历了自身功能地位的多次转变、和城市本身的历史发展,处于中世纪城市革命的前期或酝酿阶段,并见证了中国历史上经济和政治中心的东移。正是这样一个处在城市发展变革时代,自身发展过程又体现了帝国历史进程的城市,是一个极好的实例以动态的视角考察城市遗迹所反应的城市发展变化,并从空间分析的视角了解城市在设计者规划的空间中和统治者制定的制度下如何运作。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摘要:孤独感是一种当个体在与社会环境接触过程中所得到的感觉达不到个体期望值时的情绪体验。一般来说,孤独感会给人们带来种种消极的体验,如沮丧、无助、抑郁、烦躁、自卑等,当代大学生孤独现象日益严重。消除大学生的孤独感,增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重点。本文从大学生孤独感的表现入手研究,通过分析大学生孤独感产生的原因,为大学生战胜孤独感提出相关建议,并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明方向。 
“历学”指以历法为核心的知识和思想传统,它并非单纯的知识积累和技术改进,而具有关注历史、经典和政治秩序的取向。  以“古六历”为代表的四分历术产生于战国,流行于秦汉。
《契丹国志》是《辽史》之外仅有的一部系统记载辽朝一代历史的史籍,虽然其来历不明,但直到今天仍是辽史研究者常用的史料。以往学界对此书虽有若干研究,但相对于辽史研究者对此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综观岭南建国以来秦汉考古学的研究,多数停留在考古学层面,探讨岭南社会各方面的研究不多。基于考古材料的集中程度和文化代表性的选取,本文选取以广州为核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为
【目的】通过RNAi策略抑制小麦籽粒ppo的表达,获得籽粒PPO酶活性低、白度高的转基因小麦新种质。【方法】构建了以小麦胚乳特异表达启动子1Dx5启动子驱动的籽粒ppo的RNAi载体
对意大利与罗马教廷的和解及《拉特兰条约》,中国学界迄无专论。且囿于意识形态分歧,部分涉及该问题的讨论亦在认识深度上有所欠缺。实际上,1929年意大利与罗马教廷签订《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