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多湖泊国家,湖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生态服务功能评估是实现流域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管理的重要基础。现今生态系统的评价大多采用较为单一的、静态的评价方法,而基于GIS开发的InVest模型可以实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多尺度的、综合的、动态的、可视化的评估。本文在概括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进展及基于InVest模型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研究进展的基础之上,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典的分类体系、InVest模型功能评估分类体系、湖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体系等相关分类体系,针对高原湖泊的特点,构建了基于InVest模型的高原湖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体系。基于此评估体系以抚仙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InVest模型对该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估,首先在1994年、2014年土地利用类型数据的基础之上,对流域土壤保持功能、水源涵养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功能进行定量评估及空间变化分析,然后在此结果基础之上对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最后对其进行重要性分级,得出流域一般重要区、重要区和极重要区的面积及空间分布特征。案例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1)1994年抚仙湖流域实际土壤侵蚀模数为12.69,最大值为305.47,流域实际土壤侵蚀总量为83.24?104 t。经过20年的发展变化,2014年抚仙湖流域实际土壤侵蚀模数的平均值增大,值为12.80,最大值为482.83,流域实际土壤侵蚀总量也相对增加,值为83.61?104 t。两个时期流域土壤侵蚀强度在中度以上的土壤侵蚀量分别为51.61?104 t、56.83?104 t,占流域土壤侵蚀总量的62%、67.96%。(2)20年间由于抚仙湖流域土壤保持能力相对有所降低,土壤保持量由1685.15?104 t降低到了1652.18?104 t,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所呈现的土壤保持能力具有很大的差异。总体而言,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保持能力的强弱的顺序为:林地>耕地>荒草地>建筑用地>水域。(3)1994年-2014年间抚仙湖流域产水量整体以减少为主。1994年流域产水量为2.13亿m3,2014年流域产水量为1.91亿m3,产水量减少了0.22亿m3。(4)20年间流域平均生境质量指数相对有所下降,由1994年0.68下降至0.66,平均生境质量指数降低了0.02。1994年-2014年间,流域生境质量指数在0.5-0.8之间的区域面积出现明显减少,0.2-0.5之间的区域面积增加,充分说明20年间流域生境质量明显降低。(5)影响抚仙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要因子为土地利用变化。20年间,抚仙湖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较为明显,其中建筑用地面积变化最为突出,由1994年的15.18km2增长至2014年的39.53 km2,增加面积为24.35 km2,增长率高达160.41%,林地面积增加了22.15 km2,耕地和荒草地面积分别减少了19.87 km2、26.53 km2。伴随着建筑用地的增加,土壤保持功能、水源涵养功能及生物多样性功能都有所下降。(6)通过对抚仙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综合评估并进行重要区分级,将流域分为一般重要区、重要区和极重要区。1994年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极重要区的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7.38%,主要分布在流域东北部及西部的面山地区,流域东部流域界处也有少量分布;相比1994年,2014年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区和极重要区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7.98%,同比上升了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