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养殖蟹类,在养殖过程中个体之间经常会发生攻击行为,中华绒螯蟹之间的攻击行为不但会给蟹肢体带来损伤甚至死亡,也会消耗体能影响其生长,从而降低成活率,影响养殖经济效益。饵料作为中华绒螯蟹生长过程中最重要的营养来源,不仅对其生长和肝胰腺、性腺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会影响个体之间的攻击行为。本文通过试验研究了粗饲料、动物性饵料和配合饲料三种不同饵料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发育、营养成分和攻击行为的影响,以期为实际养殖过程中中华绒螯蟹的饵料选择及科学投喂提供依据。
在中华绒螯蟹雌性一龄蟹的研究中发现,投喂动物性饵料可以提高中华绒螯蟹雌性一龄蟹的生长性能(P>0.05),但配合饲料组投喂下的中华绒螯蟹存活率更高(P<0.05),同时配合饲料组投喂下的中华绒螯蟹资源占有力高于其他饵料组,在攻击行为中属于优势蟹。通过视频观察发现,中华绒螯蟹的攻击行为多发生在战斗开始的前1h,攻击行为的发生可以分为示威(举螯)、接触、追逐、攻击和逃离5个阶段。
通过连续摄像观察法对中华绒螯蟹雌性成蟹摄食行为和攻击行为的研究发现,中华绒螯蟹对动物性饵料的摄食时长显著高于其他饵料,打斗获胜方摄食时长显著高于失败方(P<0.05);在打斗过程中加入饵料会使蟹的注意力集中在争夺食物上,因而会显著降低蟹之间攻击行为的发生。动物性饵料和配合饲料投喂下的中华绒螯蟹相对于粗饲料组攻击性较弱,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其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粗脂肪,中华绒螯蟹需要大量时间来消化吸收,同时也是为了储存能量用于繁殖策略,因此降低了其攻击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饵料中含有较高的EPA和DHA,可以提高体内5-HT的浓度,从而抑制其攻击行为。
通过酸水解法共检测出中华绒螯蟹雌性成蟹肌肉、肝胰腺和性腺中17种氨基酸,其中GLU、PRO、ASP是中华绒螯蟹的主要氨基酸,Val是中华绒螯蟹的限制性氨基酸。利用气相色谱仪在中华绒螯蟹肌肉、肝胰腺和性腺中分别检测出11、15、17种脂肪酸,在中华绒螯蟹肌肉中主要脂肪酸为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在肝胰腺和性腺中主要脂肪酸为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C18:1n8、C18:2n6c、C16:0是中华绒螯蟹体内含量最高的脂肪酸。
本试验研究表明,在中华绒螯蟹一龄蟹阶段投喂动物性饵料可以促进其生长发育,在成蟹阶段投喂动物性饵料和配合饲料可以降低其攻击行为的发生,同时也能够提高其氨基酸和脂肪酸营养价值。
在中华绒螯蟹雌性一龄蟹的研究中发现,投喂动物性饵料可以提高中华绒螯蟹雌性一龄蟹的生长性能(P>0.05),但配合饲料组投喂下的中华绒螯蟹存活率更高(P<0.05),同时配合饲料组投喂下的中华绒螯蟹资源占有力高于其他饵料组,在攻击行为中属于优势蟹。通过视频观察发现,中华绒螯蟹的攻击行为多发生在战斗开始的前1h,攻击行为的发生可以分为示威(举螯)、接触、追逐、攻击和逃离5个阶段。
通过连续摄像观察法对中华绒螯蟹雌性成蟹摄食行为和攻击行为的研究发现,中华绒螯蟹对动物性饵料的摄食时长显著高于其他饵料,打斗获胜方摄食时长显著高于失败方(P<0.05);在打斗过程中加入饵料会使蟹的注意力集中在争夺食物上,因而会显著降低蟹之间攻击行为的发生。动物性饵料和配合饲料投喂下的中华绒螯蟹相对于粗饲料组攻击性较弱,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其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粗脂肪,中华绒螯蟹需要大量时间来消化吸收,同时也是为了储存能量用于繁殖策略,因此降低了其攻击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饵料中含有较高的EPA和DHA,可以提高体内5-HT的浓度,从而抑制其攻击行为。
通过酸水解法共检测出中华绒螯蟹雌性成蟹肌肉、肝胰腺和性腺中17种氨基酸,其中GLU、PRO、ASP是中华绒螯蟹的主要氨基酸,Val是中华绒螯蟹的限制性氨基酸。利用气相色谱仪在中华绒螯蟹肌肉、肝胰腺和性腺中分别检测出11、15、17种脂肪酸,在中华绒螯蟹肌肉中主要脂肪酸为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在肝胰腺和性腺中主要脂肪酸为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C18:1n8、C18:2n6c、C16:0是中华绒螯蟹体内含量最高的脂肪酸。
本试验研究表明,在中华绒螯蟹一龄蟹阶段投喂动物性饵料可以促进其生长发育,在成蟹阶段投喂动物性饵料和配合饲料可以降低其攻击行为的发生,同时也能够提高其氨基酸和脂肪酸营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