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烟雾弹致吸入性肺损伤患者发病24小时内的动脉血气分析(PH值、PaO2、PaCO2)、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胸部CT放射科医师评分(RADS)、右肺上叶支气管主干的支气管壁厚度(BWT)以及首次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支气管镜下评分这些指标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患者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的关系,分析探讨烟雾弹致吸入性肺损伤早期评估严重程度的预后指标。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因烟雾弹致吸入性肺损伤患者59例。所有患者均在我院门诊或住院治疗过程中至少完成1次支气管镜检查,确定其存在吸入性肺损伤。并于发病24小时内抽血查动脉血气分析、血常规、C-反应蛋白,并行胸部CT平扫检查。分析患者动脉血气分析(PH值、PaO2、PaCO2)、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C-反应蛋白、胸部CT放射科医师评分(RADS)、支气管镜下评分、右肺上叶支气管主干的支气管壁厚度(BWT)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利用Logistic分析及ROC曲线比较上述指标预测患者出现ARDS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的诊断价值。结果(1)动脉血气分析比较结果显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吸入性肺损伤患者的pH值、PaCO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PaO2方面,轻度组与重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两两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轻度组与中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轻度组的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均明显低于中度组和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中度组的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明显低于重度组,P<0.001;轻度组与重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血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轻度组与中度组血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4。(3)轻度组的RADS评分及支气管镜下评分均明显低于中度组和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度组的RADS评分及支气管镜下评分均明显低于重度组,P<0.001。经胸部CT与支气管镜可观察到不同程度的吸入性肺损伤患者,支气管镜及胸部CT表现各有其特点。其中,1例患者支气管镜下表现为轻度吸入性肺损伤的患者很快出现病情加重,发展为ARDS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2例患者胸部CT影像表现为轻度吸入性肺损伤的患者,入院第1天未行支气管镜检查,第4天行支气管镜检查镜下表现为重度吸入性损伤,经积极治疗后仍遗留有主气道狭窄。(4)入院时所有患者的平均支气管壁厚度为(2.35±1.43)mm,轻度组中度组以及重度组的支气管壁厚度分别为(1.82±0.39)mm、(2.68±0.88)mm、(6.39±1.57)mm。结果显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吸入性肺损伤患者的支气管壁厚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组两两比较,差异明显,P<0.001。(5)动脉血气分析(PH值、PaO2、PaCO2)、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CRP、胸部CT放射科医师评分(RADS)、支气管镜下评分、右肺上叶支气管主干的支气管壁厚度(BWT)评价患者预后(出现ARDS行有创机械通气)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420、0.889、0.666、0.891、0.864、0.914、1.000、0.991、0.986,P值分别为:0.598、0.010、0.271、0.010、0.016、0.006、0.001、0.001、0.001。提示在这些早期指标中,RADS、BWT及FOB评分对患者的预后判断价值较高。(6)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胸部CT评分、支气管镜下评分、支气管壁厚度是影响吸入性肺损伤病情程度及预后判断的独立因素。胸部CT放射科医师评分(RADS)对烟雾弹致吸入性肺损伤预后的早期评估价值更高。结论入院24小时内的动脉血PaO2、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血CRP与烟雾弹致吸入性肺损伤的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胸部CT放射科医师评分(RADS)、支气管镜下评分、右肺上叶支气管主干的支气管壁厚度(BWT)可作为烟雾弹致吸入性肺损伤严重程度的早期评估指标,其中胸部CT放射科医师评分(RADS)判断烟雾弹致吸入性肺损伤预后的早期评估价值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