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学校公民教育比较研究

来源 :河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138677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民教育作为现代国家培养公民基本素养的重要手段,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学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同时也肩负着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任务。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学校公民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我国学校公民教育的实效性,是目前学界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之一。美国学校公民教育经过长期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取得了应有的教育效果。尽管我国与美国的国家性质不同,公民教育的目标、内容、方式方法等不尽相同,但并不妨碍将二者进行比较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态度和观点进行辩证分析,为实现我国学校公民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有益借鉴。本文以中国、美国的学校公民教育比较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对美国、中国的学校公民教育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了对比分析,进而对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了比较研究,最后借鉴美国学校公民教育的经验,提出了改进我国学校公民教育的措施。按照上述思路,本论文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从选题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对论文研究进行了简要介绍。第二部分是学校公民教育概述。首先对学校公民教育的相关概念做了界定,着重分析学校公民教育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对两国学校公民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在我国,学校公民教育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都十分注重对受教育者进行爱国主义、法律教育和价值观的引导。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前者旨在培养合格公民,后者则为把培养学生成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目标。二者在教育价值取向以及教育内容涉及的范围上也存在不同。第三部分是中美学校公民教育的现状分析。主要从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四个方面对中国、美国学校公民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对比分析。美国学校公民教育为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社会责任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民主参与能力,通过课堂教学、服务学习和课外活动等形式,采用分组讨论法、角色扮演和模拟法、价值澄清法和道德认知发展法等教学方法,重点对学生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品格教育、法律教育、权利义务教育、宗教教育和全球意识教育。我国学校公民教育则为培养“四有”公民,并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学校课程、主题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手段,采用理论灌输法、疏导教育法、实践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道德教育等。第四部分是中美学校公民教育的分析和比较。重点阐述了学校公民教育在美国和中国发展的优势与不足。美国学校公民教育的优势在于注重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开创独特的综合学科教学模式,善于运用隐形渗透式教育手段。社会不良文化的侵蚀和从业人员师资水平偏低影响美国学校公民教育的发展。我国学校公民教育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坚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足之处在于我国对学校公民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教育内容比较零散,教育方法单一,从业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有待提高和扩宽。在教育目标上,中美两国都是为了培养合格公民,同时也有本质区别;教育内容上有交叉也有各自的特点,教育方式上都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的方式进行公民教育,但教育方法的运用各有侧重。第五部分是美国学校公民教育对我国的借鉴。这部分主要通过借鉴美国经验,提出完善我国学校公民教育的措施。首先,正确制定国家公民教育总体目标,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具体规划;其次,在教育内容上要体现我国学校公民教育的社会主义特色,加强权利义务教育、强化文明礼仪教育和扩充全球意识教育;第三,开设公民课以及开展服务社区活动。最后,本文从强化国家政策导向、加强法律法规保障、净化社会舆论环境、烘托校园民主参与氛围、提高从教人员的综合素质等方面提出了改进策略。
其他文献
继2008年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以后,2012年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又将生态文明单独成篇,列为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五位一体”的社会
利用山东地方黑猪莱芜猪为育种素材,采取常规继代选育技术,经过6个世代选育,培育出优质肉猪配套系专门化母本新品系.6世代与0世代比,初产母猪产活仔数提高1.64头、经产母猪提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资产流失成为近年来的社会热点问题,虽然法学界对于该问题历来较为关注,但学者们大多倾向于国有资产流失的立法对策研究,而对
近年来,我国出口贸易增长势头强劲,遭遇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也越来越多。有研究表明,技术性贸易措施已经超过“两反一保(反补贴、反倾销和特殊保障措施)”,成为阻碍我国出口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