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测定飞马河流域阴坡、阳坡、半阴半阳坡、川地不同部位0-180cm土壤的储水量,分析了5年内土壤储水量变化,系统的阐述了土壤水分的时间、空间变异性;影响土壤水分发生变化的因素;以及作物需水规律研究。这些研究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植被生态用水及植被的合理搭配,提高旱地农作物和苹果的优质高产,恢复天然林生态工程等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土壤水分在2001年到2005年际间呈现波动性变化,自11月初~翌年6月底,土壤水分变化缓慢,7~9月土壤水分急剧变化,9~11月土壤水分缓慢变化。土壤水分在年内表现出的季节特征是,冬季土壤储水量>春季土壤储水量>秋季土壤储水量>夏季土壤储水量。2、空间变异特征表现是土壤储水量因坡位、坡向的不同而不同。梯田土壤剖面在垂直变化上可以分为3个层次:土壤水分剧变层(0—40㎝),这个层土壤水分因受降水、蒸发及作物利用等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剧烈变化,是土壤含水量变化最不稳定的层次。土壤水分活跃层(40—100cm),该层是作物与植被根系的主要分布层和吸水层,是作物与植被生长发育旺盛的主要供水源和贮水库,受作物根系的影响,土壤水分变化紊乱。土壤水分相对稳定层(100—180㎝),这个层是作物深层根系的分布层,土壤含水量变化很小。3、降水是影响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壤水分变化的主要因素,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相对于降水来讲总是有个滞后性,他们并不是同步发生变化。土壤储水量在任何坡向下的高低顺序都是下部>中部>上部。土壤水分同一部位年变化幅度,阳坡>半阴半阳坡>阴坡。四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含水量大小,天然林>农田>果园>荒坡草地。在0~40㎝土壤水分剧变层,农田、果园、荒坡草地、天然林的土壤含水量变化幅度每年都不一样,没有规律性。40㎝~100㎝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化具有相同的规律性,变化幅度顺序都是:天然林>农田>果园>荒坡草地。4、不同作物的土壤水分满足情况也不相同,天然林在2001年11月到2005年10月里坡上部缺水程度差异很大,没有规律性可寻。玉米地在2001年11月到2002年4月里不同部位的水分满足度为100%,其他月都缺水。果园的土壤水分只有在当年10月到翌年3月不缺水,其他月都缺水。对旱作果园和玉米地的耗水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苹果耗水量与土壤水分、降雨时间分布关系密切。苹果树和玉米在充分供水条件下生长,耗水量较大,反之在非充分供水条件下生长,耗水量较少。降雨的年内分配不均,是造成水分亏缺的原因。玉米与苹果的耗水规律相同,耗水量与降雨量没有直接的关系,而与土壤水分、降雨分布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