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为了稳定国内经济,中国启动了“四万亿”刺激经济计划,此后我国产能过剩矛盾加剧,为控制风险,国内金融监管机构加强监管,限制贷款投放到产能过剩和高风险行业。为满足受限行业融资的需要,影子银行迅速发展。同时受实体经济回报率偏低等因素的影响,银行业开始通过同业存单、表外理财和委外投资等一系列表内外产品增加收益。这一阶段,我国进入金融加杠杆的高速发展阶段,资金脱实向虚问题严重,主要表现在期限错配带来的流动性风险,我国金融系统杠杆率大幅提升问题引发了国内的高度关注,为避免出现“明斯基”时刻,金融去杠杆势在必行。金融高杠杆率不仅造成了资产价格泡沫,还带来了信用链条变长、交易不明等风险,对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形成潜在威胁,企业融资难导致企业的投资活动和居民的消费活动受到强大冲击,进而容易形成违约风险,实体经济将流动性风险传导至银行部门,同时由于银监会等监管部门根据国家部署强化金融监管,对期限错配程度提出明确要求,并加强对同业存单的监管,要求将表外业务纳入表内进行监管,银行同业之间融资难度和成本上升,流动性风险在银行间相互传染。2016年的“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和2017年“继续抓好三去一降一补”都在强调“去杠杆”与“防风险”的紧密联系,同年的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稳妥去杠杆”。2018年金融宏观调控去杠杆的核心是优化金融资源,改善实体融资环境,以降低金融风险。在金融去杠杆的过程中,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处理好其与流动性风险的关系。一些学者提到去杠杆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但没有深入研究影响机制,本文依据商业银行2008年—2017年的数据,对商业银行杠杆率与流动性风险进行了理论研究和模型构建,实证分析结论如下:(1)杠杆倍数与流动性呈负相关关系,杠杆倍数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商业银行流动性下降5.6240个百分点,杠杆率与流动性风险负相关;(2)贷款总额与流动性呈负相关关系,贷款规模越大,其流动性越小,流动性风险增强;(3)资产回报率与流动性呈正相关关系,银行资产回报率增加,流动性增大,有利于降低流动性风险。因此,可通过加强风险识别能力,提升杠杆率监管水平;提升资产质量,优化资产结构;掌握流动性风险与经济周期的发展,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本文认为,从宏观的角度,健全完善具有国际标准的金融信息披露制度,加快金融市场建设,稳妥推进金融去杠杆,降低流动性风险;从银行的角度,通过重视流动性风险管理,创建专门的流动性风险监控部门,建构流动性风险监控指标体系,完善防范流动性风险监控预警机制,加强对自身流动性风险的管理,实现商业银行在去杠杆背景下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