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长期基本国策,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持续动力。在我国改革开放发展进程中,外商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相当部分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和国际实践经验显示,作为一国对外开放主要载体的外商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所引发的技术溢出效应、产业结构优化和国际贸易学习效应等,可能对东道国和贸易参与国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产生积极和正面的影响。论文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借助理论分析、实证研究,定性和定量手段相结合方式,以我国的对外开放的实践为背景进行研究,试图证明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对外开放之间的关系。最终本文得出结论:在样本期间内,对外开放对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本文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和意义,并提出了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框架,阐述了本文的创新点及难点;其次,对以往研究能源效率的文献进行梳理和概括;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FDI、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地位三个方面分析了对外开放影响能源利用效率的内在机制。第三部分本文利用我国36个工业行业2000-2007年的宏观经济数据,建立了对外开放与能源利用效率的模型,将FDI、国际贸易、国有产权比重、科研经费支出和资本密集度作为控制变量,将衡量能源利用效率的指标能源强度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了面板模型回归,从外商直接投资角度和对外贸易角度,分别分析了对外开放对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FDI和对外贸易都对我国能源利用率的提高有促进作用。最后一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从引进高技术水平的FDI、调整升级贸易结构、着重人力资本投资、加大科研投入四个方面对我国应继续发挥对外开放对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的正效应提出了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