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真之紧缩论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w100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truth)”自始至终都是逻辑学研究的核心主题之一。尤其是近四十年以来,作为真之理论主要分支的紧缩真理论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作为紧缩真理论最新版本的极小主义真理论则更是备受学界的关注。紧缩真理论的基本思想可被概述为三部分:一是以(T)型等值式作为定义形式;二是讨论真谓词的表达性;三是对传统认识的否定。就定义形式而言,各种不同版本的紧缩理论大都延续了塔尔斯基的(T)型等值式。就真谓词的表达性而言,旨在说明真谓词的全部使用和作用,其中包括:(一)逻辑功能;(二)句法功能:(三)语用功能。就对传统认识的否定而言,旨在消去真谓词的两个传统认识:(一)从形而上学层面否认真是一种性质;(二)从概念层面否认真概念具有解释作用。文章以霍维奇极小主义真理论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分为四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章是介绍紧缩论思想的来源及其当代发展,主要围绕弗雷格和兰姆赛的真之理论来阐述紧缩真理论思想的来源,以及分析塔尔斯基和蒯因的真之理论来阐明紧缩真理论思想的初步形成。第二章是介绍霍维奇极小主义真理论。包括三部分内容,即关于真概念的说明,关于“真”使用问题的解释,以及关于真的实质性的说明。在关于真概念的说明中,霍维奇坚持认为,(T)型等值式便是关于“真”的定义形式,而每一个倾向于接受由(T)型等值式所得到的句子实例便是极小主义真理论的公理。这些公理所构成的集合是关于“真”的隐定义。在讨论“真”的使用问题时,霍维奇认为“真的”主要是谓述信念、疑问、假设等概念,然而当出现“言语的真”的情况,霍维奇给出了两个额外原则,实现从“言语的真”向“命题的真”的转换。在论述真的实质性时,霍维奇认为,真谓词可以谓述一个包含无穷多句子的集合,从而实现对无穷多句子的概括,以及确保在逻辑推理过程中前提对结论的保真,因此他认为真谓词是不可消去的。第三章是介绍极小主义真理论的理论后承,即意义使用理论。以此进一步揭示极小主义真理论中所包含的理论承诺。霍维奇认为,应该把“意义”和“使用”视作为是非基础性质和基础性质,“意义”和“使用”之间存在着一种还原关系,即“意义”向“使用”还原。而“使用”又最终被规约为“基本使用”,所遵循的法则是“倾向性接受”。这一章还就论述极小主义真理论时所遗留的三个问题做了进一步的补充说明。第四章阐述了霍维奇极小主义真理论的理论贡献,分别揭示出:(1)揭示了意义使用理论的心理学倾向;(2)论证了无穷多MT公理存在的必然性;(3)明确了语义悖论对于对真理论的影响。
其他文献
PPP模式既一定程度地减轻了财政负担,又能调动社会资本的投资积极性,是基层政府的较优选择,而污水处理项目具有准公共物品属性、准经营性、区域性与垄断性等特点,是作为能全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日渐凸显,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想入住养老机构,希望得到专业的长期照护,导致我国养老机构床位需求迅速增加。公办养老机构作为养老机构的一种特殊形式,
咏明史乐府诗是专以明史为吟咏对象的乐府体咏史诗。清初,在新旧朝交替的时代背景下,由于明史学的兴盛、清廷文化政策的刺激、咏史乐府诗体的发展,咏明史乐府创作兴盛且在顺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可以实现全天时、全天候对地观测,在民用领域和军用领域都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常规单通道SAR系统受制于最小天线面积约束,无法同
判断信号是否属于一个给定的子空间,即匹配子空间检测,是信号处理领域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传统的匹配子空间检测的方法是基于向量模型的,即将信号表示成向量,根据信号落在给定向量子空间的能量判断该信号是否属于给定的向量子空间。随着物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以及多传感器网络的应用,数据量越来越大,多维数据也大量增加,基于向量的匹配子空间检测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张量,即多维数组,在大数据分析和数据处理中有着广泛的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经历了飞跃的发展,众多学者探讨了这其中的原因,而政治晋升锦标赛理论的提出得到了绝大多数学者的认可。政治晋升锦标赛理论认为我国地方官员晋升存在着以
目的本文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家庭“向上”代际支持对农村老人生理、心理和功能健康的影响,探索农村老人健康改善的政策建议。对象与方法利用2014年CLHLS调查数据库,以
在皮尔士及其溯因思想的追随者们看来,溯因是一种与演绎和归纳并列的独立的推理方法,它在科学发现中起着创造性作用。由于溯因的形式逻辑刻画会流失溯因的认知特性这些更重要
在现代篮球技战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背景下,训练技术和方法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手段运用到日常训练和比赛中,极大地促进了篮球运动的发展,让篮球运动在比赛中更加具有实
青少年爱国教育一直以来就深受党中央重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给国家认同问题赋予了新的内涵。在这一新的时代、新的挑战下,如何加强国民的国家认同感,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