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阶段汉语学习者作文中反预期转折副词的使用研究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调查研究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预期标记,指的是人们通过使用一些语言手段来表达客观事实与人们的主观预期相反这一话语功能。转折副词是十分重要且常见的一类反预期标记,在话语中用于表达说话人与前文预期不同的看法、态度、评价等,主观性极强,且语用功能复杂。全面理解并准确运用这些转折副词,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既重要又有难度。在分析语料的过程中,发现即便是高级水平的汉语学习者,在使用这些词时,也会出现种种偏误。翻阅文献,发现目前学界对留学生作文中反预期转折副词的使用进行考察并应用于汉语教学的研究较少。基于此,确定本文的研究方向为:考察高级水平汉语学习者作文中反预期转折副词的使用情况。本文以二语习得理论、关联理论、主观性理论和焦点理论为指导,采用基于语料库的语言分析法,调查高级阶段汉语学习者作文中反预期转折副词的使用情况,包括以下9个标记词:“竟、竟然、居然、反而、反倒、倒、倒是、却、其实”。具体研究过程与结果如下:首先,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6205篇作文中出现“竟、竟然、居然、反而、反倒、倒、倒是、却、其实”的相关语料进行了筛选,共有1940句符合本文要求。调查发现,“却”和“其实”这两个标记词出现的总频数最多,分别有1255句和1088句,可看出留学生对这两个词的熟悉程度更高;“反而”和“反倒”的正确使用率最高,说明学习者这两个词的习得水平更高;“与一般常情预期不相符”这一反预期信息类型占比最高,究其原因,应与作文的文体有关,所分析的语料多是以社会热点问题为主体的议论文,因而产生了此种差异。其次,对9个反预期转折副词的偏误情况进行统计,偏误率较高的词有“反而、倒、倒是、却”;偏误类型可分为:误加、误用、位置、漏用和语形,其中误用偏误最多,占比60.4%,其次是误加偏误,占比为17.4%。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四点:(1)反预期语境认知不足;(2)组间语义及语用功能辨析不足;(3)同义语素干扰;(4)母语负迁移。最后,基于偏误情况,为汉语反预期转折副词的相关教学提出了四点建议:(1)基于学习者对反预期语境缺乏认知,因此要加强其认知反预期语境的能力;(2)基于学习者对不同组转折副词经常发生混淆误用,因此要结合词语的语义和语用,加强组间的对比辨析;(3)基于学习者对同义类语素辨识不清,因此可通过语义对比法和语境辨析法加强其辨析同义类语素的能力;(4)针对易混淆的反预期标记词,重视汉语与学习者母语的对比,有效减少偏误。
其他文献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关键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成熟。与此同时,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也步入了一段极为重要的时期,中国文艺不断地与政治相结合,从而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谷雨》正是在这一时期创刊、发展、停刊。本文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结合史料研究,对《谷雨》进行系统的、具有学理性的研究。论文用文学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梳理了《谷雨》的创刊背景,主要包括延安当
新秧歌剧是在民间秧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形式新颖的小型歌舞剧。它以《兄妹开荒》的上演为先声,与当时的乡村建设运动、妇女解放运动以及生产运动相结合,形成了影响深远的新秧歌运动。本文以新秧歌剧的家庭叙事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新秧歌剧在家庭叙事中的人物形象类型、家庭伦理关系、叙事方式以及明朗刚健的审美化表达。除绪论与结语外,论文的主体包括四章:第一章,主要探讨新秧歌剧家庭叙事塑造的人物形象类型。新秧歌剧塑
文学地理学批评理论的发展使得空间性、地理性的文学批评角度呈现出来。本文运用文学地理学批评理论的已有成果,以《白鹿原》为研究对象,以期发现《白鹿原》的创作、文本与地理要素之间特殊关系。本论文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引言部分陈述了选题意义的同时,对文学地理学批评理论和《白鹿原》的文学地理学相关研究状况进行了梳理与评价,力求从客观的角度来阐释从文学地理学视角下研究《白鹿原》的意义。正文部分由三个
学位
学位
后辈撰者对前代作家的文学借鉴与薪火相传是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种举足轻重的文学现象,始终在文坛上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历年以来诸学者对此类研究也乐此不疲。本论文主要采用了比较法,并结合文本细读的方法,全面系统地分析了路遥与海波在文艺观点和文学作品中的异同,阐释了海波对路遥文学观念的延续与嬗变。论文主要由引言、正文和结语三大部分组成:引言部分:梳理了目前文学界关于路遥、海波比较研究的现状,论述
陕西作家陈彦是当代文坛的后起之秀,其文学创作在中国当代文学领域内也占据着重要地位。本文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研究陈彦的《西京故事》《装台》《主角》兼及2021年3月出版的《喜剧》等四部长篇小说,梳理其小说创作呈现出的整体特征,以及其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上所具有的价值与意义。本论文的内容主要包含引言、正文、结语三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主要梳理目前国内关于陈彦及其创作的研究现状,阐述选题缘由及
李汝珍的《镜花缘》是一篇化用群书、推陈出新的长篇杂体小说,也是清代四大“才学小说”之一。本文所研究的《绣像新编镜花缘鼓词》是据《镜花缘》小说改编而来的一部“拟鼓词”作品。全文分为5部分:引言部分首先概述鼓词与“拟鼓词”,简要梳理鼓词的源流,厘清鼓词的两种含义,指出“拟鼓词”是鼓词案头化的产物,标志着“鼓词体小说”走向独立。接着简述学术界关于鼓词和《镜花缘》的研究现状。第一章《绣像新编镜花缘鼓词》概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