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下车库的产权归属纠纷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讨论的热点话题,尤其是物权法实施以来。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制度原因,即地下空间权制度的缺失的角度,进而探讨地下空间权在我国的构建问题。从《物权法》第136条对空间分层的规定,说明我国法律已经开始重视空间的利用问题,然而通过对第136条的深入分析,不难看出,该条是将地下空间权利规定在建设用地使用权编中,将地下空间权附属于建设用地使用权。就目前对空间的开发利用来说,似乎这种规定无可挑剔,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规定并非是最有利于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文章主要通过对地下空间权与地下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比较,剖析此二权的区别以及地下建设用地使用权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地下空间权在我国构建确有必要及具体的构建问题。本文第一章试图从实践中争议较大的两个案例入手,指出地下车库权利归属的现实争议;再征对理论上相关学者的不同观点方面,进一步指出学界对此问题同样存有争议;接着通过对最高院关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司法解释相关规定的分析,指出最高院的解释仍然无法解决地下车库产权归属的纠纷;最后提出之所以争议频出且难以最终定纷止争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地下空间权的缺失。第二章首先介绍了地下空间权的概念,并指出地下空间权实则包括地下空间所有权和地下空间使用权;接着通过地下空间权与《物权法》第136条规定的地下建设用地使用权比较,指出将地下建设用地使用权包含在建设用地使用权范畴中的诸多弊端,进一步提出构建地下空间权有必要。第三章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介绍域外空间立法的相关内容,探讨域外的相关制度对我国构建地下空间权的借鉴意义。这部分分别就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对空间权的认识过程及各自有特点的空间立法模式进行了介绍,并对空间权设立过程中相关的权利冲突问题进行了阐述。第四章集中介绍了我国地下空间权的构建问题。分别从立法原则、权利主体、客体、内容、设立规则、取得方式、存续期间、登记制度等方面具体进行了阐述。最后,文章在后记部分返回到开篇提到的地下停车库的权利归属问题,说明在法律明确了地下空间权的情况下,地下停车库的所有权问题也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