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杂环化合物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物质,对其合成方法的研究一直是有机合成关注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多组分反应由于其简单、高效且具有较高原子经济性,引起了化学家和药物工作者极大兴趣,逐渐成为有机合成发展的趋势之一。为此,我们采用经典的Hantzsch反应和1,3-偶极环加成反应合成出一系列含氮杂环化合物,并对三苯胺-吡啶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第一部分通过简单易得的原料芳香醛、芳香酮、氰乙酰基吲哚和醋酸铵,利用微波辅助一锅法Hanztsch反应,高效地合成了新型含吡啶环骨架的多官能团杂环化合物,该类化合物结构新颖,具有较有意义的杂环骨架;发现利用微波辐射能够有效地促进二氢吡啶化合物的芳构化生成吡啶化合物,有效地改进了Hanztsch反应的实验方法。该合成方法具有普遍通用性,改变底物取代基团,可以顺利得到一系列具有结构多样性的新型吡啶类杂环化合物,可构建组合化学反应库。同时研究了氰基乙酰基吡咯和1,3-二芳基丙烯酮、醋酸铵的三组分Hanztsch反应,合成了含吡咯环的吡啶化合物。第二部分以1-甲基-2-氰基乙酰基吡咯和芳香醛缩合合成了10种未见文献报道的丙烯酮类亲偶极体;以合成的亲偶极体与靛红、肌氨酸进行1,3-偶极环加成反应得到10种未见文献报导的新型含吡咯环的螺吡咯烷化合物,产物的产率在76%-89%之间。经X-射线单晶衍射确证了产物的空间构型,初步探讨了反应的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进一步研究了芳香醛、1-甲基-2-氰基乙酰基吡咯、靛红(苊醌)和肌氨酸四组分一锅法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对比了传统的加热回流和微波辐射下反应情况,发现微波辐射能够有效促进反应进行,缩短反应时间。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合成结构复杂的螺吡咯烷化合物的方法。第三部分利用多组分反应把三苯胺基团引入到吡啶环骨架中,合成了系列三苯胺-吡啶衍生物,研究了它们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对其中代表性化合物进行了电化学和热性能分析。化合物分子极性大,以晶体存在,没有玻璃化转变现象。该类化合物由具有空穴传输能力的三苯胺基团、吲哚基团和电子传输能力的吡啶基团、氰基构成的多功能发光体系,是促进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空穴和电子平衡并提高发光效率和器件稳定性的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可以作为多功能特征的掺杂型发光材料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