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建立房颤脑卒中风险评估模型(New Score),评价New Score、CHADS2评分和CHA2DS2-VASC评分三种方法在卒中预测方面的差异,比较三种评分对非瓣膜病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风险评估能力。方法对华北理工大学附属煤炭总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市朝阳医院共2家附属教学医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首次诊断为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患者进行同群队列研究,收集相关资料,以缺血性脑卒中为终点事件平均随访时间为(27±5)个月。采用χ2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非参方法检验)分析卒中相关危险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Enter法)对经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计算其对模型影响的大小(OR),组建新的卒中风险评分模型(New Score),采用CHADS2、CHA2DS2-VASc和New Score评分方法对患者依次评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分析比较New Score、CHADS2评分、CHA2DS2-VASc评分对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卒中的预测能力,并记录3个评分系统的95%置信区间、P值、灵敏度、特异度。结果比较新发脑卒中组和无新发脑卒中组,两组间比较的结果显示年龄、房颤类型、高脂血症病史、冠心病病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既往脑梗死、心肌梗死病史、血管性疾病病史、NT-pro BNP、ALT、DBIL、CRP、D-dimer等化验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将有显著差异的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脂血症、SBP>160mm Hg、糖尿病、既往脑梗死、血管性疾病与卒中风险独立相关(P<0.05,OR>1),根据各因素的OR值建立New Score评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CHADS2评分、CHA2DS2-VASc评分、New Score评分预测房颤患者随访期间内发生脑卒中的能力,显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ROC)分别为0.877(0.855-0.900)、0.842(0.817~0.866)和0.850(0.827~0.873),CHADS2评分的Youden指数0.591,灵敏度0.85,特异度0.741,假阳性率0.259;CHA2DS2-VASc评分的Youden指数0.54,灵敏度0.88,特异度0.66,假阳性率0.34;New Score评分的Youden指数0.381,灵敏度0.423,特异度0.958,假阳性率0.042。结论高脂血症、SBP>160mm Hg可能为房颤相关脑卒中新的预测因素,心功能不全病史、年龄、性别因素不能增加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的脑卒中风险。CHADS2评分优于New Score,New Score优于CHA2DS2-VASc评分,CHADS2可能更符合住院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的脑卒中风险评估。CHA2DS2-VASc评分在我国的推广使用可能需更多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