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刘家龙”到客家水龙节

来源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hy_2872294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客家是汉族民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人源自中原,以客家方言为母语,是汉族中移动性最强、能动性最强且分布最广的一支特殊支系。他们从西晋末年(公元320年)于黄河流域开始南迁后,又因战乱、天灾、政治等各种原因继续向海、内外迁移。在这一千多年的迁徙移居过程中,客家人特有的民俗风情在保留其内核的情况下也随着居住地点的更换而不断完善模式,成为中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旱季时,舞水龙祈雨是闽粤赣地区的客家人进行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清朝初年,这些地区的客家人迁移至洛带时,也带来了他们的舞龙习俗。身在异乡的客家人每年都会依据传统举办各式各样的舞龙活动,舞水龙更是其中的一大亮点。在众多舞龙队伍中,来自江西的“刘家龙”较为完整地传承了古代中国龙舞的仪式和程序,是其中的突出代表。1989年以来,“刘家龙”多次参加市、区、乡文化活动,深受广大群众喜爱。自2000年起,“客家火龙节”和“客家水龙节”这两项特色民俗旅游活动相继在洛带开展,并且这两次活动都获得巨大成功,“刘家龙”和客家水龙节也开始享誉四方。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完善,洛带客家水龙节于2018年成功入选四川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客家水龙节的发展态势良好,“刘家龙”也作为客家水龙节的核心内容被保留了下来,是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一个成功范例。本文以洛带“刘家龙”和客家水龙节为田野调查对象,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野入手,研究分析“刘家龙”和客家水龙节的起源、活动过程、文化内涵以及其从洛带“刘家龙”到客家水龙节的转变过程。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全球都在推广旅游和倡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背景下,洛带和“刘家龙”把握时机将开发旅游和保护民俗互相配合同步进行。在时代语境选择洛带和“刘家龙”的同时,“刘家龙”和洛带的自身条件,诸如“刘家龙”的历史渊源、舞龙技术、舞龙仪式、洛带的客家文化资源优势、区位条件、民众态度等也与之相契合。使“刘家龙”转变为客家水龙的原因是多元的:第一,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形势之下,国内城镇化进程飞速发展,洛带的乡镇企业面临了新的发展契机;第二,洛带本地客家文化资源丰富,且民众思想开放,具有使资源资本化的可操作性;第三,专家团队、政府部门和企业的三方合力使得“刘家龙”和客家水龙节紧密结合,从学术、政治和经济三个角度支撑了其转变。笔者注意到,在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像客家水龙节这样历经转变的形式比较少见,所以其成功的发展模式,如融合发展模式、打造文化品牌模式、产业集群模式等能为后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一个具有参考价值的经验。
其他文献
企业集群的出现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模式,但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企业集群规模小、政府与中介机构作用不大、企业集群缺少特色优势、创新能力及管理水平都较低。本
本文以制约图书馆改革的因素及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为出发点,说明图书馆改革与现代信息网络相结合的必然性,提出了图书馆网络建设与图书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规划,同时阐述了高校图书
自1870洋务运动之后,“强国”这个词汇覆盖了中国所有的主题,成为无数热血国人的毕生理想。     这是一场漫长而令人焦虑的探索,在这探索的尽头,我们找到了实业救国、实业强国的道路。    新角色     新中国的成立是国有资本新角色的开始,在共和国60年的历程上,国有资本始终具有决定性角色与地位,这依然是一个无比顽强的传统。   为了统一管理全国经济,1952年7月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随后又相继
环氧树脂(EP)作为一种典型的热固性树脂,其所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电绝缘性能、耐化学腐蚀性和粘接性能等优点,使得环氧树脂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材料、涂料、胶粘剂、工程塑料和复合材料等方面。但是,环氧树脂较差的脆性和抗老化性能严重限制了其更广泛的应用,因此,要拓宽环氧树脂的应用领域,必须对其进行改性以提高韧性和抗老化性能。目前环氧树脂的增韧改性方法在增韧环氧树脂的同时往往会牺牲材料的强度,并且所使用的改
本文是《非洲猪瘟疫苗研发面临的挑战》的第三部分,主要讨论非洲猪瘟灭活苗、亚单位疫苗以及异源非洲猪瘟病毒株的详细情况。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并波及无数的实体经济,为了拉动内需以促进经济发展,各国政府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纷纷拿出了制胜的绝招和杀手锏,我国政府自然也不例外,除了将投入4万亿巨额资金搞建设,以扩大内需,各地方政府还通过给市民发放消费券的形式以促动民生的消费需求。  显然,原本由政府部门主持的发放消费券活动,是一项十分严肃的任务,但是,慢慢地,我们发现它开始出现变味、走样:先是一些地方仿照消费券的形式,搞起了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