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追寻希望的本体论承诺问题进行了探讨。对本体问题的追问,是哲学最平实也是最核心的问题,但是它并不是单纯地对外部自在世界的根源的探究,哲学作为人类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其产生与发展必须与人之存在相联系。所以,真正的本体是对人的存在的表达,是对人的全部思想和行动的终极关怀,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安身立命之本,即以其所承诺的“本体”作为最高的或最终的根据、标准和尺度,这便是人之存在结构中的本体论诉求。而马克思哲学恰恰实现了这种本体论的变革,对于本体的追求,不再是沿着传统实体本体论的旨趣,关注“是什么”的问题,而是聚焦于本体论的指向性,关注“如何是”。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诉诸人的实践,追求人的解放,开启了现代本体论由“独断”到“承诺”的转向。布洛赫在继承马克思哲学人类解放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用尚未存在、希望、具体的乌托邦和战斗乐观主义四个核心词重新解读了或者重建了马克思哲学,形成了自己的希望哲学。他视“希望”为基本的哲学范畴,它不仅是对未来某物的心理期待,更具有本体论上的意义,不但体现在对人和世界的理解当中,还贯穿于对乌托邦的憧憬始终,构成了人的存在和人的历史的核心;在希望的结构展开的过程中,实在的可能性和新奇性激发起人内在的超越本性和创造本性,激起人的乌托邦热情和乌托邦精神,从而构建了一个承诺未来家乡图景的哲学。旨在唤醒人性中的希望精神,鼓舞世人超越现实,走出黑暗,改变世界,朝着未来的家乡奋勇前进。而这个家乡不是一个终点,不是一个平台,更不是一个终极性的实体存在,而是对于人类解放、自由发展的永恒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