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衔接手段是语篇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在该领域,最具代表性的Halliday & Hasan的语篇衔接理论对五种衔接手段给予了详尽而充分的描述,引发了语言学界对这一语言现象的广泛关注。在我国,许多学者对英汉衔接手段的差异进行了对比研究。值得注意的是,国内的语篇对比研究大多是在广义的语篇范畴内进行的,较少与特定的文体结合起来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而且多以文学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对应用文体研究很少。本文尝试以报纸新闻报道语篇为对象进行分析,运用Halliday & Hasan的衔接理论,分析具体的语篇,从而更加全面地揭示英汉语篇衔接的异同。本文采用的是实例语料。分别从《华盛顿邮报》和《人民日报》中各选取了十篇文体相同、报道内容相同、长度接近的报道作为语料。其中英语语篇共计4823字,中文语篇5368字。换句话说,每篇英语与汉语新闻报道的平均长度分别为482字和537字。虽然长度略有差异,但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本文对所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定量和定性的研究。首先,用FoxPro program程序来确定作为衔接手段的词汇的出现频率;然后,借助于SPSS软件,找出具有显著差异的英汉衔接手段。然后笔者对每一衔接手段给出了实例,进行具体的定性分析。并对中英文报纸新闻报道语篇在照应、替代、省略、连接及词汇衔接方面的异同从语言和文化层面作出了初步的解释,以期扩大英汉对比的研究范围。通过研究,笔者发现由于语言本身、文化和思维模式的影响,作为衔接手段的人称照应、指示照应和名词性省略在英汉报纸新闻报道中的运用有显著差异。此外,替代、动词性省略、从句性省略和上下义在这两种报纸新闻报道中均未出现。这些差异或发现将会在实际工作中对英语教学者及翻译工作者有所启发。同时也应该看到,所用的语料库较小,这是本次研究的不足之处,对差异现象的阐释还有待进一步深入。